一、备课前的思考
部编版教材对老师来讲,是成长的阶梯,讲真的,如果不读书,真的没法备好课,更没法把将想传达的美的东西更好的传达给学生。
就拿《秋天的怀念》来说吧,如果仅仅死抠教材和教参,是备不出有深度的课的。这是文坛钢铁巨人史铁生写有关母亲的小散文,纵观史铁生一生的创作生涯,母亲占据了最最光辉的篇章。所以要想真正读懂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和懊悔等情感,必然需要读读他的其他作品,如《合欢树》《我与地坛》等。
上午在网上读了这两篇文章,感触颇深,正如但丁所说: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溯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这也照应了《秋天的怀念》里母亲的病逝,也是作者的一种自我安慰吧。
读罢《合欢树》,我学着写了一首课文诗:
十岁那年
母亲对我说她的作文好
我却满不在意
二十岁那年
瘫痪的我对母亲说想写作
母亲欢欣鼓舞我
三十岁
我的第一篇小说获奖
可是
母亲却已不在
后来
母亲亲手种合欢树开花了
我却错过了它的花期
徒留下一声叹息
《我与地坛》是另一部最值得读的史铁生散文力作,尤其写母亲的篇章,我们总能在史铁生笔下找到自己母亲的身影。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
《我与地坛》选段
读到这一段,我落泪了,心里那根柔软的跟母亲相连的心弦,突然抖动了一下,我也想起了我的母亲,每次送我们远离时,她站在那里,一个姿势,久久不见离开,究竟多久,我不知道,因为视线已模糊。
“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这是作者多么深刻的人生体悟啊,孩子的痛苦在母亲那里总是加倍的。
现在再来读《秋天的怀念》,除了对母亲的各种怀念,还有更深一层的懊悔,为不懂母亲而懊悔。
这算是备课准备吧,下一篇接着研读文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