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话(二)
第一眼就第一眼,你的感受是什么?点击,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满眼的绿,看不清形状,来不及看清形状、不想看清形状,这片绿就那么直截了当地填满整个心,满心的绿,也满心的欢喜,一瞬间,它如一束阳光照进心灵,心里所有的疑问、阴霾都烟消云散了,我也随之轻松愉悦了。
我说,怎么一片绿就让我愉悦了呢?它只是清新的刚好刺激我们生理产生愉快的颜色吗?还是因为我们赋予了它生命的内涵,看见它就仿佛看见了生的希望了呢?或者两者都有吧!我也不想烧脑了。
进一步地,它开始让我联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了,渔人也是驾一叶扁舟,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总之,看到它,就会联想到储存有限的描写美丽大自然的诗句,也要一根筋地重新翻阅书籍。
可是,可惜地,不管是我,还是我们,不得不离自然越来越远了。生活在城市,一推开门,不是满眼的良田,而是满眼的高楼,不是满眼的生命绿意,而是晃眼的白色污染。我们需要生活在这里,我们需要物质保证,我们需要精神富足、需要实现价值。我们努力着奋斗着,也焦虑着失落着。
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破坏性的关系也越来越多。家长因为孩子玩手机没好好学习而与孩子的关系变得恶劣;以前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的感情变得像快餐,少了纯粹美好;以前的门是敞开的,家是人来人往的,现在关上门,什么也看不到,出门也不认识了。我们变得越来越世故或者越来越成熟,也似乎越来越累。
或许是在累的时候,我偶尔会想起孩提时在家乡的情景,想起家乡绵延起伏的绿的浓郁的深山,我曾经在那里跟着大人玩着似地割草;想起上学放学经过的一条总是哗啦啦地能看到各种形状鹅卵石的小河,我时常在那里挽起裤脚感受夏季的清凉;想起屋子后面曲折的竹林小径到达的小溪,我曾在那里跟大人一起学洗衣服,跟小伙伴摸鱼抓虾,小溪也能感受到我们天真的笑声。很神奇地,哪怕时过境迁,我依然记得那些片段,那些在大自然里挥洒徜徉的片段。
现在偶尔回到家乡,除了缅怀祖先之外,也因景象不复当年而有淡淡的伤感,那条清澈的河流呢?已经变得狭窄干枯;那条竹林小径去哪了呢?也已经变得杂草丛生,不敢放脚了,怕是有蛇出没了吧!于是,那些在大自然中的愉快的童年记忆也只能追忆了。
为什么我,为什么我们,那么牵挂着、期望着那片绿呢?因为它象征着生命的生机盎然,象征着活力与茁壮,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有了绿,就有了希望!
虽然我看不到满眼的绿了,但我会在家的一隅种满各种高的矮的,有花的无花的,能吃的不能吃的,胖的可爱的,瘦的风骨的花花草草,栽满一片绿,驻进一片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