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年5月14日读书笔记

2023年5月14日读书笔记

作者: 龙套哥萨克海龙 | 来源:发表于2023-05-13 13:11 被阅读0次

    今日阅读1小时,总计2321小时,第2252日

    阅读《制度与政治》

    秦始皇英明之主,然好用宦官。盖君主揽权太过,精神体力不支,身边之宦官得听命帮助,久之,聪慧者熟悉处理事情之程序,其怀诈而大胆者得上下其手,乃至弄权而破坏国事。

    秦王闻(宦者赵)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胡亥即位,是为二世皇帝。其人愚下,尽信赵高。二世得登大位,因赵高之矫诏,赵高可谓有拥立之功。赵高教二世尽诛诸公子及守正大臣,深居宫内,委政于高。高为郎中令、丞相,乱朝政。东方兵起,天下大乱,高平乱乏术,恐得罪,又弑二世,立子婴,为子婴所诛 [4] 。秦始皇崩于三十七年(前 210 ),次年而东方兵起,又三年而子婴降于刘邦,秦亡(前 206 )。秦帝国之速亡,盖宦官赵高在二世身边乱朝政而诛大臣,可谓秦亡于宦官赵高。

    张释,或作张泽、张子卿、张卿,是同一人。其人宦者,在吕太后时为大谒者,后迁宦者令。

    赵同“常害”中郎将袁盎,袁盎报复之。《史记 · 袁盎列传》曰: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中书掌枢机,然武帝朝中书之可考者,仅得司马迁一人。《汉书 · 司马迁传》曰: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

    昭帝时,在宫内之官吏皆不敢与曾孙亲近。此时曾孙所能亲近者,唯其亲戚与宦官。宦官官职低贱,对曾孙之身份,不如张安世等官员之敏感。宣帝未即位之前之恩人、亲戚、朋友既以宦者为多,此已启日后宣帝任用宦者之门矣。

    及宣帝以庶人登基,孤身入宫,在宫内无旧官属,又不敢拔用其亲戚进宫侍从宿卫。其时宣帝在宫内能稍叙心曲而视为心腹者,当以宦官为主。此所以宣帝在霍光薨后,亲政有权时,除亲用外戚外,亦用宦者。宦者乃由此参与政治,至元帝时中书令弘恭、石显专擅朝政。此西汉朝局之一变,其源起于宣帝世。

    自景、武之世,尚书渐发展为皇帝之秘书机关,政府各部门上呈皇帝之官文书及天下上书,皆先经尚书作文本处理,然后奏御天子作决定。昭帝即位,年仅七岁,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自领尚书事,领导尚书之文书作业,并代替昭帝作决策。霍光专政二十年,及霍光薨,宣帝亲政,然霍光兄孙霍山仍领尚书事。宣帝创封事之制,又使中书令出取封事,不关尚书,盖为防领尚书事霍山壅蔽。及霍氏诛,领尚书事之制不废,然宣帝不专用领尚书事,亦用中书宦者,盖明主无所不可,皆用之而后自裁之,政自己出。

    元帝“不亲政事”,又认为宦官石显“中人无外党,精专可信任”。造成之结果是元帝委政于石显,“事无小大,因显白决”。皇帝之权力是对政事之决定权。皇帝之不理政事与对某人之信任,是某人可以在帮助皇帝作决定时假借皇帝之名义专权之条件。宦官常在皇帝身傍侍从,其在皇帝不理政事时,因帮助皇帝而假借皇帝之名义专权之机会,多于士人官员。此是中国皇朝时期二千余年,常发生宦官之祸的原因之一。

    政府高级官员负责繁重之行政工作业务,需要经验丰富而能力强之官员充任,这些官员大多数经历从低级官员至中级官员的漫长宦途,最后才到达高级官员之职位。政府必须依靠此类的行政官员,才能维持政府行政之正常运作。尽管皇帝是拥有绝对权力的统治者,理论上可以任意任免官员,但事实上皇帝却不能无视其人之经验能力,而随意任免政府之高级官员。

    政府行政官员常自视为国家之公仆,非皇帝之私臣,其处理政事,要求依法办事,亦以国家百姓之利益为原则。皇帝之私人顾问则自视为皇帝之私臣,往往承旨办事,以皇帝之利益为依归。自霍光专政以来,宫内官员取代行政系统之高官,成为皇帝之主要参谋。此官制之发展不利于国家百姓。皇帝之亲信,其中多为外戚,成为宫内之高官,其人对皇帝唯命是从,更方便皇帝集中权力。而政府行政之高级官员却较前期少朝见皇帝之机会,不易顾问应对,更少在皇帝决策时参与谋议,日渐成为诏令之执行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年5月14日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ay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