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一点一滴都彰显智慧的艺术—管理好羞愧(138)
义,《释名》解释为“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义的本意为一种“仪式”,后引申为“事情的内在含义”,也就是事物存在的内在理由。后限于“伦理道德”,孟子曰:“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几千年来,上演着“一片丹心、义薄云天”等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继而“演义”,包括合乎情理、合乎道德、善良美好等。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言语道断,羞耻心属于义。
羞愧是最伤身的,它或许是自己认为自己不完美,或许是自己认为自己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负面迎来了攻击、批评、谴责、论断的声音。
对于羞愧感,善良的人无法释怀,自私的人自我疗愈。也有很多人不能坦诚面对自己和世人,把事情和内心想法深深的埋藏在心底,郁郁寡欢、颇为悔恨。
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面对羞愧要适度,不要怕丢脸,也要提升自身抵御羞愧的心理素养和言行技能,不要过分的羞赧自己,不要看不起自己,我们的人生没有那么多观众,没有多少人在意你今天吃了什么,穿着什么新衣服,挎着什么包,玩着什么电子产品。
当我们有所求时,一定要向内求,因为关键时刻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只有自己才能给予答案。把心修好,智慧才会长出来。
也许花鸟鱼虫、雷霆雨露、日月山川,才是人与义存在于世的真实理由。事物存在的内在理由,才是“真义”,才是合宜。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54306/2a65f0f054e2ce7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