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

作者: 姜霁晨 | 来源:发表于2024-03-04 15:01 被阅读0次

    ——成长是一场巨大的溃烂

    纪录片式的叙述风格,用平静的疯感去讲一个故事,“隐痛式电影”是我对曹保平导演的总结。

    今天我花了一些时间看了《狗十三》。

    【色彩】

    整部影片是蓝灰青冷色调为主的,给整部电影营造了一种窒息感。有很少部分的橙黄暖色调,本应该为营造温暖的氛围的灯光,却用在了虚伪的酒桌上,照亮了一场又一场扼杀童真的鸿门宴。

    【镜头】

    电影没有炫技,没有太多的动镜头,更多是的大光圈的固定镜头,更突出人物的表情,让我们沉浸式的感知人物的情绪。

    我很喜欢的两片段。一个是李玩跟父亲争执之后洗澡的片段。水淋湿少女单薄的身体,眼泪和着洗澡的水一起流下,水声渐渐掩盖少女的哭泣,升腾的水汽慢慢充斥浴室,好像要把少女吞噬。我知道,那个“不懂事”的女孩已经快要死了,她在完成一次成长的涅槃。

    第二个是在上课时候,突然进来了一只蝙蝠,教室里的同学都在起哄的片段。展现蝙蝠的时候是主观镜头,那个横冲直撞的蝙蝠,像是这个秩序森严的教室里“特立独行”的存在,镜头给到李玩的时候也是主观镜头,说明蝙蝠暗喻着李玩。她被老师点名的时候没有同学帮助她,就像这个蝙蝠一样。最后蝙蝠被老师打死了,这个教室是不允许“特立独行”的人的存在的,就像这个世界不允许不懂事的小孩的存在,然后她又想到了爱因斯坦,那个不被他们喜欢的爱因斯坦,那个她想丢掉的替代品爱因斯坦,如果她放弃它,她又何尝不是一个刽子手。

    【人物】

    我觉得影片对人物的刻画很饱满,每个人都有两面性,不是单纯的善或者恶。我最想解析的其实是李玩的表姐李堂。这样一个看似被边缘化的角色其实是导演最大的巧思。

    缺失的爱:影片里面李玩和李堂都是爷爷奶奶的孙女,但在爷爷奶奶家中,李堂的父母始终没有出现而通过这样传达,李堂和父母的关系,已经被导演表现出来了。那就是在李堂的世界里,父母是一个缺席的状态,李堂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而李堂在影片中的行为,也反应出了这一点。

    电影中李堂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就与早恋有关。高放在手臂上纹了一个堂的字样,李堂脸上满是幸福,亲了亲高放的手。这种幸福,是一种被爱、被呵护的幸福,是李堂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所以她才会外寻,在高放身上找到。早恋在心理学上的一个最大原因就是在家庭中感受不到爱,找不到存在感,所以才会到外面,到同学之间去寻找。

    不配得感:相比之下,李堂比李玩就要卑微上许多了,她其实并不是一定真的爱着高放,这一点从他和李玩的谈心就能看出来。她说:“我总得要喜欢个人吧!"其实她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家里人都不爱我,我总得找个人来爱我吧!所以,比起李玩来,李堂就更要惨上许多了,她不仅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甚至在这个家庭里面,一直是一个边缘人,被忽略的角色。所以在她的内心深处,有着深深的不配得的感觉。

    李玩的弟弟举办生日宴会,李堂早早到了,面对婶婶递上来的礼物时,她原本喜形于色,但立刻反映过来,推辞说不要,在婶婶的坚持下,李堂收下之后,立刻开始要做一些事情来回报,就是帮照照换蜡烛。很多人以为这是李堂懂礼貌,但其实这不是单纯的容套,而是内心深处的自卑在作崇。被家长忽略和拒绝过,经历过绝望的孩子,在这方面很敏感。面对别人突如其来地对自己好,尤其是自己一下子成为关注的重点的时候,第一反映就是,推辞和拒绝。如果拒绝不了,那就必须要做些事情当做回报。这一点在李玩接受后妈买的单排轮早冰鞋做礼物时,和李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玩会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但李堂不会。

    相信有些人有过这样的体验,如果有人关心一下自己,或者送点礼物,立刻就感觉无以为报,甚至可以肝脑涂地。

    这样一个一直处在家庭边缘和被忽略的李堂,在李玩看着弟弟被亲戚众星捧月一般围在中间,感到失落和被忽略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能感觉到,因为这种感觉她太熟悉了。所以她才会从人群中退出来,尝试握住李玩的手,给李玩安慰,但被李玩拒绝了。

    假装洒脱的女孩:被忽略和得不到爱的孩子,还有一种模式,就是不会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管心里如何渴望想要得到,但表面上,他们都会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样子。李堂也是如此,图书馆和李玩、高放一起学英语的时候,她已经在高放的包里发现了李玩做的地球仪橙子。但她却表现得很得体,没有声张,甚至在之后跳舞的时候坦然和酒脱地和高放分了手,看上去姿态大方,懂事甚至带着一种决绝,但只不过是在掩饰自己心中那个“不被爱,怕受到伤害"的小孩。只有在爱中经历过绝望的人,才会把自己包裹起来,稍有风吹草动,就立刻逃进壳中因为李堂很清楚,她在父母的忽视之下,连讨要爱的资格都没有。

    【线索】

    牛奶:牛奶在《狗十三》中共出现了四次,而每一次的出现都有着不同的寓意。

    第一次出现是奶奶给李玩准备了早餐李玩着急上学喝了一口牛奶便吐了出来,虽然奶奶知道李玩不能喝牛奶,但是出于“对你好”,坚持让李玩接受牛奶。

    第二次出现是在爸爸和张哥的饭局上,爸爸同样给李玩倒了牛奶,这暴露出了爸爸在李玩成长过程中缺席的事实。在女儿生气、为了安抚女儿时选择用钱解决问题,并没有真正关心李玩的真正需求。

    “牛奶”第三次出现是在第二只“爱因斯坦”走丢后,李玩找到齐放寻求安慰。齐放递给了李玩一杯牛奶,李玩虽有犹豫,但还是尝试喝了下去虽然李玩最后还是吐了出来,但这代表李玩在长辈“为你好”的逼迫下,开始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牛奶”最后一次出现是弟弟在滑冰场训练时,教练分给弟弟一杯牛奶,弟弟同样也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喝了下去。年仅一岁多的弟弟,在长辈的教育下选择顺从,对于长辈赋予自己的东西只能接受。或许弟弟就是下一个李玩,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一步都有大人的痕迹,或许每一个孩子都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被修剪、压迫,最后不得不妥协。

    语言:我第一次感受到台词符号的魅力是在《知否》里面的“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它贯穿了知否的始终,彰显了剧目的主题。《狗十三》是我第二次直面这种冲击。最突出的台词符号是父权话语的暴力规训,在一句句“我是为你好”“我娃长大懂事”的话语下,李玩逐渐认同了父亲“理想中的自己”的形象,放弃了自我,成为符合父亲理想和社会群体认同的“懂事”的人。

    在影片中,面对“爱因斯坦”走丢,父亲对李玩说:“你要体谅老人。”“你大了,要懂事了。”在爷爷受伤、奶奶走丢以后,矛盾最终爆发,父亲揍了李玩一顿。当风波平静后,李玩坐在父亲腿上,父亲朝李玩说:“打你,是因为爱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此外,当家人找来一条相同品种的狗时,李玩并不接受这只狗,执意将其丢出去。但爷爷的一声呵斥“狗都找到了还想咋地”平息了这场风波,李玩也被迫接受了第二只狗。看上去家长们对李玩的教育是出于对李玩的爱,但实际上是“为了你好”这种话语模式下对孩子自我的剥夺。李玩一边承受着父亲对她的打骂,一边又要接受家长们“我是为你好”的隐性权威,这种“以爱之名”的语言暴力扼杀了李玩本该多元、随性的青春。

    【我的小结】

    相比起《误杀》《你好李焕英》这种讴歌式的失真的电影,《狗十三》更加的真实可感,让人在灵魂深处照镜子似的直面了自己死亡式的成长。

    本片讨论了父权视域下传统中国式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官方)。我其实不想把它称作中国式教育,我更想把它称为中国式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教育是一个太学术化的名词了,它更像是一个课题,而很多父母都做不到这一点。中国的家长太家长了,他们总是把自己摆在一个上位者的姿态,他们不为自己的错误而道歉去反省,而是去责怪孩子,逼迫他们反过来求得父母的原谅,而不去分析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不能说李玩的家人不爱她,而他们只是爱错了方式,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也在于这个社会。

    李玩离家,晚归,当着父亲的面喝酒挑衅,推倒了爷爷,对奶奶也是怨声怨气。我们必须承认,李玩本身是有问题的,她觉得父亲不好家庭不好,可她放弃自己,选择堕落,又好在哪里?倘若这样的行为也可以被轻易接受。那么未来我们孩子的价值观,会是怎样不可理喻呢?

    我希望观者明白,弄丢了“爱因斯坦",并 非爷爷所愿,他自然明白这条狗对李玩意味着什么。当一大家子为了照顾她的情绪而选择隐瞒事实,企图岔开话题时,我们不该只看到所谓的成年人的“虚伪"

    换个角度,所有人都选择隐瞒她,是不是也可以证明,所有人其实都非常在意她呢?如果不是担心她难过委屈,又何必如此兴师动众,还吃力不讨好呢?

    电影中,爷爷会给她买最爱吃的螃蟹:奶奶半夜为了找她而提心吊胆,甚至迷路:而后父亲生气教训她,让她对爷爷奶奶道歉,这是错吗?

    父亲或许确实不能理解她,可父亲也不过是一个遭受着社会压力的中年人,他需要工作,需要应酬,更需要去拍领导马屁。我们对一个为了家庭而奔波的男人,用“虚伪"和“双重标准“去评价他,真的合适吗?

    更何况父亲对女儿的爱其实也是毫不掩饰的他会亲吻女儿的额头道歉,会给她买礼物,会承诺带她去看展会……他的世界不止是有李玩,他上有老下有小,注定要顾及很多,很难面面俱到。

    所以,这部电影,上升不到原生家庭弊病的高度,毕竟,没有偏心,更没有忽视孩子的事实发生。

    我们总说父母的爱是沉默的,默默付出的,又说中国人表达爱是含蓄的,但是这样含蓄的、缄默不语的爱又会造成多少的误会,又会成为多少孩子成长的伤痛。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平等的亲子关系,学会沟通和理解,学会认错和道歉,学会放弃上位者的姿态。学习学校老师会教,而家长更需要教会孩子生活和怎样成为一个饱满的人。

    很多人评价说成长是一场谋杀,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成长是人生必经的溃烂,是伤口一次次的撕裂,然后结痂,我们在愈合中一遍又一遍的学会处理伤口的方式。没有人蓄意的让你经受痛苦,杀掉你的童真,成长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让你慢慢看清生活的本质,把你驯化成学会生活的人。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不会有太多的天真,更多的是利益和妥协。

    真正的成长是学会平静的接受发生的一切,去直面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成长的本质其实是学会接受自己变成大人。

    愿我们都能成为很好的大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狗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fr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