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日
我与简书结缘源自于2018年,那时候正值名师名校长培养期,读的书多,思考也多,经常写写教育的一些思考。不能说文思泉涌吧,隔三差五也差不多写一些体会感悟。与同为培养期的挚友交流,得知有简书这一写作平台,于是,在挚友的指导下,下载了简书APP。写下了简书的第一篇短文。这一天是2018年12月29日。
一,笔耕不辍写简书。
有了简书,写作自然方便多了,何时何地、大空小息随时都能记录自己的所观所思、所感所悟。小到一两百字,大到一两千字。如鱼得水,自然也写下来好多高质量的文章,期刊报纸上发表文章十多篇。简书已经成了离不开的写作工具。自己不但写简书,还带动了一部分同事参与写作,加入简书的队伍。简书为我便利,我为简书增色。简书成为我思维创新的摇篮。
二、认真细致读简书。
2022年8月,工作需要,调入一所新学校,老师们来自不同的单位,学生也是来自四面八方。虽然前期对老师做了一个月的培训。9月5日开学第一天,老师们还是觉得手足无措,漏洞百出。开学第一天放学后,召开了全体老师会议,让老师们把遇到的问题一个一个说出来,再让老师们一个一个的解决。第一次会议整整开了三个小时,会议结束后,号召全体教师开始写工作日志,日志内容就是我们对教育、对工作的思考感悟、问题不足、优点妙招等。由于大家从来没有写过日志,便鼓励大家从一句话开始,一句话不嫌少,多写了更好,同时力荐简书APP做为大家日志的共享平台。每日把工作日志通过简书APP转发到学校成长共同体群里,供大家学习借鉴。
大家有了第一天会议的写作素材,一呼百应。年轻的、年长的、正式的、代课的、会写的、不会写的,大家纷纷相应。第一天,全校教师通过简书APP写简书的比例达到100%。接下来,每天下午放学后,我都带领大家反思一天的工作,一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一是给教师们写日志提供素材。两个周以后,大家基本上都能成段,简书使用也越来越灵活,每天的简书都能有一个主题,同事们还都为自己简书更换了具有自己特色、自己最满意的昵称。
这一段的日子,我把自己空余的时间由写简书逐步转为读简书、学简书。老师们每分享一篇文章,我都逐字逐句的读,通过教师简书的字里行间,读懂了教师,读透了教学,读明了管理。我与教师们一道成长。简书成为我们成长的阶梯。
三、重回简书坚持更。
2024年1月。名校长工作室成立了,作为简书收益人的我,自然给工作室成员制订了通过简书续写教育叙事的任务。自然,做为工作室主持人,一定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2024年1月17日,我又重回简书APP的创作中,这一天写下了《工作室成立》。这篇文章字数虽然不太多,但写出了自我的思考与愿景。
接下来的日子,以身作则,示范引领。带动学校成长共同体、工作室团队,两支队伍一直奋笔在读书写作的这条道路上。中间也有忙的顾不上的时候,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在我的带动下,两支队伍日更比率一天天攀升,写作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好多教师都能写成一两千字的文章,并且主题鲜明,语句通顺,颇有作家之气势。老师们都能坚持天天写作,初步统计,年人均300篇以上,字数达10万字以上,最多的达到15万字。
最近,为了让自己简书APP写作坚持的更久,养成日更好习惯,便参与了简书写作日更的活动。
我手写我心。接下来,我和我的同事们,便有了牵挂,一日不更一日不睡,一日不更一日不食。简书日更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日更中虽然没有黄金屋,虽然没有颜如玉,但是日更让我们生活工作更充实,日更增进我们之间的了解、交流。简书让我们有了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价值观,也让我们逐步的走在一起向前的大路上。
我们爱上了简书,简书让我们养成了好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