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学习第27天

传习录学习第27天

作者: 杨学智 | 来源:发表于2017-08-16 06:49 被阅读0次

    黄省曾录·中

    传习录学习第27天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心外无物是阳明心学的重要观点。时至今日,先生也因此饱受争议。记得课本里举这个例子来证明先生的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一个明确事实是先生从来没说,你没看见这朵花,这朵花就不存在。此处说的明明白白“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先生在这里创造了“寂”这个概念,寂就是没关系,意思是说,你没看到这朵花的时候,你跟这朵花没关系。
    物是什么意思?就是我跟事物之间的关系,ta是美是丑、是好是坏、是对是错,都是按照我的标准判断的,都是我的思维造出来的。所以说,心外无物。
    这朵花好看不好看?香味如何?都是我思维里已有标准的映射,跟这朵花任何没关系,跟我的标准有关系。我觉得好看,有的人觉得不好看,不能说我对了别人错了,因为每一个人的标准不一样。
    你来看到花的时候,你跟花就建立了关系。所以“便知此花(跟花的关系)不在你的心外。”而且是“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一时”就是不需要时间,叫做“显微无间”,不需要时间,瞬间就建立起来了关系。
    所以说,阳明心学的格物,就是区分我跟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是哲学范畴。研究万事万物的原理也是格物,这是科学范畴。

            朱本思问:“人有虚灵,方有良知,若草、木、瓦、石之类,亦有良知否?”

          先生曰:“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

    先生说:“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草木瓦石都是人创造出来的概念,汉语叫“草、木、瓦、石”,英语叫“grass、wood、tile、stone”(英语是否准确不确定,只是举个例子),因为“草、木、瓦、石”都是概念,这些概念都是思维创造出来的。这些东西自己未必知道自己是“草木瓦石”,人称呼它为“草木瓦石”而已,名,可名,非常名。所以先生说:草木瓦石的良知就是人的良知。

            先生曰:“‘惟天下之圣,为能聪明睿知’”,旧看何等玄妙!今看来,原是人人自有的。耳原是聪、目原是明、心思原是睿知,圣人只是一能之尔,能处正是良知。众人不能,只是个不致知,何等明白简易。”

    中庸说:只有圣贤能够聪明、睿智。先生说:过去看来多么神奇啊!现在明白了,原来这是人人都具备的,而且是与生具足,这就是良知,不同的是圣人能够致良知,一般人有良知而不能致,多么的明白简洁!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又曰:“是非两字是个大规矩,巧处则存乎其人。”

    先生再次区分良知,先生说:良知只是个是非心,是非只是个好恶。一个好恶就囊括了所以是非。只是非就囊括了万事万变。
    传习录学习第27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学习第27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mb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