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走在无垠的旷野中
凄厉的北风吹过
漫漫的黄沙略过
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
报以两声长啸
不为别的
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不知道为什么,在看秦本纪秦厉共公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齐秦的这支歌一直萦绕在耳边,仿佛秦厉共公率领的赳赳老秦人,就化身为北方的狼,在无垠的旷野中厮杀、长啸。
站在先君的肩膀上,秦厉共公登上秦国国君之位。他在位三十四年,秦国简直就如同孤独求败的西北狼,令周边的国家闻风丧胆。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秦本纪写到,秦厉共公二年,蜀人来赂。
之前分析,在秦惠公、秦悼公时期,秦国一直在西部默默练兵,积蓄力量。经过两代人二十四年的不懈努力,秦国的实力日益增强。
地图从地图上看,巴蜀在秦国西南,与秦国接壤。蜀人不可能无事献殷勤,在天府之国好端端地享受着火锅,没事翻越秦岭,爬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跑到秦国来送礼。蜀人来赂,只能说明蜀人想要用送来的这些礼物换取更大的好处,即攀个交情,表明一下态度:秦国太强了,我们蜀人实在佩服;秦国只管往中原沃野开拓疆土,蜀国这地儿,路又难走,人也安分,就不劳秦国大驾征讨了。
其次,秦国在秦厉共公的领导下,继秦穆公时的辉煌战绩,再次廓清西北地域,攻伐戎狄,取得了两次决定性的胜利。
秦厉共公十六年,秦厉共公派人在黄河边修筑护城河,并秘密调集两万军队突袭大荔国。大荔国在哪儿呢?《后汉书西羌传》有讲,“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于是渭首有狄獠圭冀之戎,泾北有义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显然,大荔国就是春秋时期一个西戎分支建立的国家,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大荔县西部,大荔国东边就是晋国。西戎虽强悍,但蛰伏已久的秦军更强大。秦军来势汹汹,一举攻克了大荔国王城并消灭了大荔国,还收编了大荔戎军队,解除了秦国东进的隐患。秦人攻占了大荔戎王城后,修筑高垒,加固王城,还在这里设置了临晋县,派重兵把守,牢牢占据了着这一东出的军事要地。
秦厉共公三十三年,秦国讨伐义渠国,俘虏了义渠国国王。
最后,秦国这匹狼攻城掠地的时候,隔壁的晋国却出了大事。秦厉共公二十四年,晋国发生内乱,晋国执政大臣智伯被杀,赵韩魏三家瓜分了他的土地。关于这件事,太史公在周本纪里写到,定王十六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晋国从此分崩离析,被这三家瓜分为赵国、韩国和魏国。
在春秋末期战国初年,齐国内乱没人敢管,也没人顾得上管,这回晋国解体也一样无人问津。诸侯国忙着抢地盘,周天子自顾不暇,到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的时候,这位周天子索性就承认了赵韩魏的合法性,命他们为诸侯。在这样的主流价值观驱使下,像秦国这样,自身变强,所向披靡,而且强敌瓦解,弱国来进贡,好像已经威风八面了。但是,太史公在秦厉共公执政的最后一年,又专门记述了一个天文现象,那就是三十四年,日食。
从史官的本分来讲,记述日食无可厚非。但是,从史记天官书里不难发现,古人认为日食不吉利,这种不吉利还应验在国君身上。这恐怕是国君无端背锅最无辜的例子。
比如,吕太后本纪里说,乙丑日,出现日食,白日昏暗。太后痛恨这件事,心中不高兴,就对左右侍者说“这是因为我的缘故”
再比如,孝文本纪里讲,十一月晦日,有日食发生;十二月望日,又发生日食。皇上就说,天生万民,设置君王来教化治理他们。君主如果缺乏德义,施行政令不公平,上天就会用灾异以示警戒,警告君王没有治理好。我对下不能治理好众生,对上又损害了日、月、星辰的光辉,我的失德实在是太大了。
发生日食,执政者自责,百姓心里嘀咕,根本原因是当时人们对于日食的曲解。那么,在秦厉共公本纪里记载日食这件事,会不会太史公对秦国这匹狼的战绩,所秉持的态度也有点微妙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