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丢失之物
第二次把手机丢了,离上次只隔两个月。心疼手机写了一半的征文,我不可能把它还原出来。还有手机保存收藏的种种,不知道要怎样说出此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丢掉东西要怎样,很痛苦还是会丢,与之相关的东西也都不见,这一切都要自己承担。可是真要我一步一个小心,那种战战兢兢的日子只怕让自己更加受怕。原本以为,长大后
丢三落四的毛病会好多,现如今还会再犯。我多么怕丢了东西被人嫌弃的一无是处的表情,那是我做再多无所谓的举措也抵不过的恐惧。
我甚至觉得要像孩子一样被家人提醒穿好衣服拿好东西。我骄傲了多年的独立独行像是犯人做惯坏事,最终也背上枷锁,注定接受精神的惩罚和靠深深的忏悔在牢笼窗里度日。
(二)挫败感
挫败感无时不刻都在袭来,就好像是大火中烧。在内心深受打击的情况下,我写不出什么发人深思的东西。作为一个正常人来说,别人听不懂你说话、永远状况外,我不觉得这是光荣的。至于承认这一说法是不想像小丑那般,我还可以下台。我不想当受害者,所以坚强到不流泪,痛苦到不说话,像足了孤独患者的自我拉扯。终于等到局外人这个尴尬场面,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当无意识的慢动作被别人认为博取同情和装可怜的工具时,我竟然无力地哭泣。
(三)人后之言
我也有在别人背后说三道四。惊奇地发现沉默寡言的我,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喋喋不休。精神上在高尚也得食人间烟火,只得怪处女座的自我批判能力太过强大,这些话语说过之后便不得心安了。纵使他人缺点诸多,也不该将其所谓罪状一一数落,这些带了主观情感色彩的话语再去影响他人判断。你也深知自己再三犯错,也得他人迁就,可有换位思考这口舌之言传入自己耳朵会是怎样心境。
有位作者曾经说过人心有不同角落,自然折射不同观点,但要适当选择沉默,客观理性地评判,不要逞一时口快,最终惹得人散两不欢,徒增遗憾和不安。
(四)信仰
一个人的信仰有错吗?倘若这信仰给家人带来不和将是一种罪过吧。我也亲身经历了因为妈妈和奶奶信仰宗教给家庭带来的轩然风波,从此便对他们有了深深地怨念。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爸爸是不是给予他们多些理解和包容,他们本就奔着家人平安而去信仰基督教,最多的是当自己的信仰牵扯到家庭问题时,那就去采取温和的方式解决吧。
在未成年前,我和弟弟也受迫于妈妈学习圣经。压迫的另一端就是反抗,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样更加深我叛逆的表现。也许急于证明自己是每个少年的通病,当妈妈说我取得的成绩是神的恩赐时,内心火气翻腾,当场说狠话把她气哭来表现自己一副不可妥协的架势。后来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才后知后觉的责怪自己何必跟父母较真。如果真有神的存在,还要祈祷家人平安,同时有神灵保佑自己来换得父母的心安。
(五)原谅我以这样的方式
喜欢上一个人便希望拥有同等的感受,才急于分享。至于睡觉都梦到一起说笑,分分钟钟都妙不可言。试着去做对方喜欢的事情,可是漫不经心的雨滴到达心底,会痛会哭会笑就是不能全部放晴。所以那应该是一个敏感的沉默者,察觉到受伤后立马封锁,这样心灵美好却心事如尘的人一开始就抱有失去的想法,但当真正失去时不是不肯原谅别人,只是无法放过自己。
时间一过有多久,我已经从沉默者变成博爱家,拥抱安慰内心受伤的人,傻傻得向冷漠的人说笑,用一切我认为可行的方式接近他们,只是再也没有遇到过同等感受。每当有人向我分享趣事时总以为回到当初,原来我只是以这种方式怀念你。
(六)寂寞来的伴
好友在重庆上大学,今年夏初谈了一个男朋友X,可是过完暑假后X就提出分手,不明不白说是因为不合适,既然如此为何拖了那么久。前不久X又以一种文艺的方式要求复合,想来无非“每次碰见你心里比较忐忑”与之相关的种种表达,搞得好友心烦意乱。说白了从分手到复合提出的前后就可以看出对方缺乏一种承担的气魄。碰巧这时和好友一起的同伴Y说,不久前X发短信邀请她去图书馆以当学霸的托词。好友很庆幸同伴Y告诉她这件事,在她纠结并觉得愧疚的时刻。一个人寂寞了可以做很多事,不该用一个人的寂寞来造就两个人的不幸。
现在大家用手机登录QQ、微信、微博各种社交软件,这是一种潮流本没什么可排斥,只是有了他们我们变成无事可做的蚁虫,让寂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病,就好像寂寞时一起聊天的伴。甚至有人开玩笑没有了手机我们要如何过活,因为分组里有我们依赖的特关对象温暖地存在,因为朋友圈里有我们时刻需要的动态来刷屏点赞。
说这么多无非想自己好过,在孤身一人的将就纠结中继续坚持,去激励自己变得更好,让相同频率的人看到。我不想停下来驻足他人的寂寞,更不要因为寂寞丧失了切实的生活。 (2014年12月)
2014年-2015年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获奖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