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短视频标题里加上“老外”播放量就高,观众为何如此崇洋媚外?

短视频标题里加上“老外”播放量就高,观众为何如此崇洋媚外?

作者: 卡思数据 | 来源:发表于2018-04-20 11:54 被阅读152次

    提起“老外”,人们脑海中可能会闪现出2个形象:外企的精英高管、在本国混不好的“white trash”。

    当事情出现类似二元论的结果时,往往意味着人们对此话题了解不深。事实上,一知半解的国人对我们的邻居已经有非常浓郁的好奇心了。

    现状

    市场利好:国人对邻居们很好奇


    B站人气UP主拂菻芳曾公开表示:只要在标题里加上“老外”两个字,播放量就会提升好多。拂菻芳是在中国做内容创业的英国人,他用流利的中英文跟观众分享“腐国”的日常,介绍两种文化、语言的区别,分享游戏、旅行的技巧。

    有这么一群老外,离开自己的故土,来到中国专职做短视频。他们有的是毕业的留学生,因为认可中国文化想留在这里有所作为。外国人创作的内容中,「语言教学」和「老外你怎么看」是最常见的2种形式。

    前者将外语技巧融合在欢快有趣的氛围里,在闲聊中完成教学,属于“轻知识”类节目,观众不一定要带着非常强的学习任务。

    卡思数据文化教育类节目中,《老美王霸胆》《麦克老师》就承担着这样的角色。中式英语、网络用语翻译等与国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更容易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麦克老师与拂菻芳 图源:麦克老师微博)

    后者多采用街头采访、互动的方式,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美食、传统、热点等话题抛出,收集记录他们不同的观点和反应。

    “抖音变装神曲初体验;如何看待流量小花,老外的回答让人谁也没想到;老外PK小学生,天朝的数学让老外看呆…”这样的内容多围绕着外国人的视角展开。

    不管是轻知识教学类内容,还是文化差异性节目,都是在两种语境中,给观众碰撞的新知。

    创作动机:高需求+认可中国文化

    能让一个外国人致力于跨文化传播的,一方面是市场红利的鼓励,人气创作者saul的走红就带着对内容行业的洞察,他注意到了自己在映客上的特殊性,“英国人、会说中文、清华大学学生”这三个标签马上就为他带来一大批粉丝。

    另一方面,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为持续产出提供动力。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让我们的文化被更多人看见,随之提升被认可的概率。

    (节目《老美你怎么看》详情页 图源:卡思数据)

    被中国文化吸引的外国人似乎不在少数。

    来自日本的内容创作者Amikun,高中时因崇拜李小龙来到北京读书。毕业后依然很喜欢中国,除了传统文化,他还被国内的创业氛围鼓舞:“你知道的,日本没什么特别好的创业环境,我还是比较喜欢走之前没有人走过的路。”

    而短视频对他来说,更代表着实现抱负的绝佳舞台。“前几年都是微博大v火,后来是直播火,还有快手啊什么的。现在大家都感觉短视频这领域还有机会,还没有饱和,搞不好自己赶上热潮就能成为头部内容。”

    具有一定基础的《歪果仁研究协会》想做“外国人中国基站”,具备良好教育环境的创始人高佑思的创业之则更有条理性。在创办歪研会之前,团队在做体育内容,2016年,曾凭借《唯喔TV》获得一定的人气,同年高佑思参加综艺节目《世界青年说第二季》,作为以色列代表与各国青年讨论文化特性。

    (高佑思代言lynk&co 图源:高佑思微博)

    不仅仅是短视频节目,他们计划在更大的内容范围中布局,“做外国人在中国的MCN公司,与创业者协作,让他们的内容加入到‘歪研会’不同的单元中去,参加直播、达成网剧和网综的相关合作,实现内容变现。”合伙人方晔顿说。从内容到平台意味着需要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歪研会之后或许也会承担更多的“价值引导”。

    观看心理

    从猎奇到魅力吸引

    饭圈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安于陪伴”,轻松娱乐向的异域系短视频内容,在满足完观众的猎奇需求后,要用什么留住观众?

    除了文化标签,相信部分观众“入坑”的原因是外国人的颜值,国人对立体深邃的五官审美让他们在娱乐向的市场中更占优势。而文化差异这个话题本身具备一定的容量。

    如何持续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节目内核或核心人物的魅力恐怕才是内容价值的根源。

    西方人的外放表达,东方邻国的相似性等,都可为内容加持。冲动性消费产品营销中,最有优势的还是情感关联,如上述所说,三观和陪伴都是很好的内容方向,建议一试。

    自浅表走向深入,从表面现象反观文化内核,是观众阈值不断走高的进阶需求。这个时代,人们对陪伴和认可的需求是巨大的,过载的信息环境使得人们向多样化、多极化发展,交友的匹配难度伴随着人群细分的加速而加快,相比现实生活中的交友成本,人们放弃“现充”认真宅在家的趋势还在加剧。

    其次情绪营销的市场价值屡次被证实,内容的大环境中充斥着情绪,人们不断因话题及观点站队。可以推测,对三观匹配的KOL的需求非常高。

    拿掉文化背景,帮助观众自我认知

    网络上对于文化形态的讨论不绝于耳,人们很容易因一些问题发生激烈的争执。这些外国人为观众带来“惊奇的新知”也好,为观众提供“遥远的相似性”也好,都是观众对自我认知的帮助,拿掉特定的文化背景去思考“我是谁,我想要怎样的生活”,这或许才是这类视频受欢迎的隐性原因。

    (节目《歪果仁研究协会》截图 图源:高佑思微博)

    如《ShamelessChina》的Laura表达的那样:大家都在讲刻板印象,种族、国家、性别、代沟,但随着接触的人越多,对这件事的思考越多,会越来越觉得其实人和人的差异跟这些都没有关系,更多的只是个体间的差异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短视频标题里加上“老外”播放量就高,观众为何如此崇洋媚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ua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