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於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大禹、后稷处在太平时代,多次经过家门都不暇回家一趟,孔子觉得这是贤德的表现。颜子处在动乱的时代,住在狭窄的小巷子里,吃着简单的食物,喝着清水,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生活,颜回却乐在其中,孔子也认为这是贤德的表现。
孟子说:大禹、后稷、颜回的行为,同样都是圣贤之道的表现。大禹想着天下有溺水的人,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才溺水的;后稷想着天下有挨饿的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才挨饿的,所以他们才这么急啊。要是让大禹、后稷、颜回他们三个互换一下,他们也都会和对方做的一样。现在要是同一个屋子的人打架,要去救,哪怕是急的头发都没扎好就过去救人了,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是同乡之人打架,也披头散发去解救,那就是糊涂了,这种情况关着门都无可厚非。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