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357天。
全球心流体验专家、巅峰表现专家史蒂芬·科特勒(美)著写的《跨越不可能》,在樊登读书会经樊登解读,反响热烈,我听了两遍,看了文字稿,很有感触,结合自己的理解,分四篇谈一谈感受。
史蒂芬·科特勒所说的“不可能”可以分为“大不可能”和“小不可能”。
实体书“大不可能”就是“极少数人能做成,而大多数人做不成的事”,比如成为世界冠军,成为世界首富,成为发明家等;“小不可能”就是“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比如,在简书上挑战日更写文,你觉得自己肯定不行,天天写,那写啥呀?可是当你有一天尝试着开始日更时,一天一天地去做,觉得也并没有那么难,当然这个过程是有关键点的。
史蒂芬·科特勒在书中明确提出“挑战不可能”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创造力。
那什么是创造力呢?
创造力就是开发有价值的原创想法的能力。
那怎么才能开发出有价值的原创想法呢?
强化我们大脑的注意网络,规避默认模式网络,锻炼突显网络。
那什么是大脑的注意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和突显网络呢?
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底丘脑核,它就像聚光灯一样,当你对一件事情产生注意力以后,它会立刻锁定目标。你喜欢看书,你走到一个地方,比如高铁站的候车室,你一眼就会看到售书屋;你是家庭装饰达人,观看韩剧时,你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剧中家饰和摆设上,这就是我们的注意网络。
普通人过日子,过着过着就有些麻木,每天起床、吃饭、坐地铁、上班、打卡、回家、看电视,一成不变的日子,两点一线的活动轨迹,大脑不怎么经受挑战,这就是我们默认模式网络。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有重复抑制效应,对什么东西看的多了,已没有什么新奇感,有点熟视无睹。比如春天里,小区海棠树花开,有一天你发现了,觉得好美啊,拍照留影,可是第二天、第三天,再看见海棠花,你竟没有什么感觉了,那种兴奋感慢慢没有了,这就是重复抑制效应。
重复抑制效应会导致我们对什么事都失去兴趣,没有了好奇心。但是,我们大脑中还有一个总开关,它会识别好想法、好素材,减少重复抑制效应,这就是我们脑中的突显网络。
突显网络能够帮助我们时时刻刻重新观察现在的生活,是创造力非常重要的来源。普通人容易见惯不怪,而具有创造力的人见惯也怪。见惯了,但他依然会认为,这件事情值得思考,值得研究,值得总结经验。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只是把一个人童年时候的好奇心保持到了现在而已。”我们一般人在8岁时会仰望天空,关注星星,产生好奇心;长大后,仰望星空,看到每天的繁星,习以为常,无所感觉。而爱因斯坦到了50岁依然在关注星空,充满好奇,他没有产生重复抑制效应。
重点培养突显网络,我们才能打开自己的创造力之门。
那么如何培养大脑的突显网络,提高创造力呢?
善待你脑中的前扣带皮层,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顿悟时刻,比如“一个道理”,前几年谁说都不明白,突然有一天,还是这个道理,有人一说,你就顿悟了。顿悟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
当一个人的前扣带皮层活跃了,那么大脑一旦发现什么有趣的东西,它会关闭默认模式网络,打开注意网络和突显网络,开启思考的过程。
那什么东西能使大脑中的前扣带皮层保持活跃、保持生命力呢?
是好心情。大家是否注意过,如果我们组织召开会议时大家吵架,人的头脑都处在紧张状态,那么大家的前扣带皮层就不管用了,杏仁核开始启动,参会的人就没有了创造力。
好心情会提升创造力,人在放松状态下,我们的视角会更加开阔,更有可能思考更广泛的语境,也更有可能动用右脑,右脑它更关注全局。
所以不要总躲在书桌后面,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周边的世界,必要的时候反复这样做,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
另外,在自己能够把握的早晨,早早起床,在自己独处时,注意力会很集中,能够激发我们有效的创造力。
当然,提高创造力,不能光想,要多读书,多积累,储存一些“弹药”。你见得多、看的案例多了,“弹药”就多了,更多的好点子来自“弹药”。
在创造过程中被一个难题困住时,一定要想办法去兜兜风、冲冲凉,换换环境,说不定一个好的想法就会产生。
当思考进入“孕育创造的阶段”,问题从意识就转移到潜意识了,依靠潜意识解决问题要高效得多,速度快,效能高。
长久的创造力还会带来种种副产品——大脑越来越健康,生活越来越幸福的,拥有创造力既美好又开心。
我们在简书挑战日更,每天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我们日更的素材,注意网络发挥作用。
因为我们每天要日更,我们不再见惯不怪,而是做一顿饭也能感觉到那种沉浸的过程,也会成为日更的素材,在别人看来到一件小事,我们头脑中的突显网络都会发挥作用,一些想法、思路和启发都会蹦出来。
因要日更,所以要加大输入,多读书,多读优秀的文章,脑中有足够的“子弹”,我们输出时才能够“厚积薄发”。
利用早晨五点到七点的时间,去写作、创作,效率大大提高,一篇日更文一个小时即可完成。
日更带给日更人的副产品是快乐、满足、兴奋、充实以及生活和生命的意义的体验。
享受日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