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64结婚彩礼之思考

164结婚彩礼之思考

作者: clafa | 来源:发表于2022-01-22 19:53 被阅读0次

      表弟要结婚了。我本应回家参加婚礼,当面祝贺,见证他人生的重要时刻。疫情影响,不能回去,非常遗憾。我电话致歉,表达遗憾,虽然于事无补,但稍稍心安。电话那头,我了解到,表弟的婚礼在酒店举办,整个婚礼预计花费40万......撂下电话,我陷入了对婚礼的思考。

      一、关于彩礼

      依据婚姻风俗,男方向女方给付的钱物,称为彩礼。彩礼主要用于准备婚房、家具、购买生活用品,以及举办各种婚礼仪式。女方一般一比一地陪嫁。

      如果男方花费40万,两方合计得有80万。加上准备一套房子50万以上,结婚得百万左右了!新婚夫妇没有多少积蓄,一般是父辈支持。一般的家庭难以承受!不得不说,这个花费有点大!难怪有人惊呼,结婚结不起!听到表弟的情况,我感觉此言不虚啊!

      二、关于仪式

      传统结婚仪式很隆重很复杂,前后有一堆程序。结婚半年前,男方父母与女方父母商定日期,叫请期。

      结婚前三天,男方要将婚后日常生活用品装在箩筐里送到女方叫送箩担。彩礼大约就是这个时间送上。

      结婚当天,男方组织亲朋好友上女方家,叫迎亲。女方中午设宴款待新郎及亲朋好友。迎亲当天,新郎坐首席。

      结婚当天,将新娘子迎回家。下车后,以红地毯铺路,新娘头搭盖头,脚不沾地。以示尊重和隆重!我记得当年是抱着老婆走了100米进家门的!晚上设宴款待亲朋好友。新娘不参加宴会,因为都是男客!

      当天晚上,男方的亲朋好友组织闹洞房!设计种种小节目戏弄新婚夫妇。若干年后,我才明白,那是新婚夫妇同房前的性教育!

      男方家里第二天要设宴请女性亲戚朋友,主要是陪新娘子!这个时候新娘子第一次公开露面。

      宴会之前,有一个改口茶环节。新媳妇黑公公婆婆敬茶,称呼要改变了,称爸爸妈妈,叫改口茶。公公婆婆都要给红包以示庆贺!

      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叫回门。

      真正的传统婚礼,还是韵味十足,不但礼节周到,程序严谨,而且文化气息颇浓!

      三、关于变迁

      时代在变,一切行为规范仪式礼节都在变。婚礼也不例外。表弟在酒店举行婚礼,有西式典礼味道。

      婚礼仪式变迁,最大的变化,一是西式结婚典礼的渗透。新婚夫妇在酒店举行婚礼,聘请司仪人员组织。司仪介绍新人恋爱经历、工作单位及向两人进行提问。有证婚仪式、感恩仪式、交换信物等。西式典礼与传统中式婚礼比,简单多了!二是中式婚礼本身的程序,在不断简化。结婚一周左右时间,压缩为三天,后来压缩为两天,现在压缩为一天。时间减少必然伴随着程序的简化。三是拜金趋势严重了。过去当然也需要彩礼,但数目没有这么大。准备婚房、家具、购买生活用品,以及举办各种婚礼仪式的花费,丰俭由人。如今直接以货币体现,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几百万。很多家庭难以负担,给年轻人压力山大!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结婚彩礼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淡化状态”。

      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废除了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提倡“结婚不讲财”,彩礼仍然有,但不与金钱挂钩,重点在心意和文化气息上。

      据说毛泽东给女儿李敏结婚礼物,是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活着》描写了以毛泽东选集作为彩礼的场景!那个年代,重视精神生活。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彩礼主要花费有“四大件”之说。70年代末四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和手表”;80年代“四大件”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和电风扇;90年代“四大件”是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2000年代是“房子、车子、票子和保险” 等。进入新世纪票子赫然在目!这是不好的现象!其实真正婚后生活所需用品四大件花费的彩礼钱,应该不多。如今彩礼如此之高,令人不安!

      关于变迁,在我看来都不是向好方向变,丢了文化,丢了精神,充满拜金倾向!希望在简化程序的同时,尽量保留文化气息,精神内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64结婚彩礼之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cp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