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如《感恩的心》中歌词,四年前我如一粒尘土,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脆弱、胆小、懵懂,我不知道自己来自何方,要去哪里,也许佛说,那是前世修来的缘分,而磁场解释是同频共振的人偶然中的必然,我结识水孩儿,加入了书友会,认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书友,让我在我的世界之外闻到了书香、看到了博学、听到了彼此内心深处自然的声音,感受到了人人付出的心甘情愿,还有书香浸润下的骨子里的芳华,娉婷袅娜,流动于空气中,传递于眉宇间。
下一刻谁在呼唤我?水孩儿、书友、文字、书籍……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出现在时空,给我一个全新的开始。
从水孩儿那里我知道了没眼人、李光头、许三观、侏儒人以及萧红身心的贫苦,却不孤独的内心世界、徐志摩与陆小曼、林徽因与梁思成、张爱玲与胡兰成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字的虔诚!知道了木心、王阳明、曾国藩、鲁迅、朱自清、贾平凹这些大家的思想,细读了他们的作品,从肤浅的皮毛认识,到深入他们作品,直到品读某一个细节,深深地敬佩油然而生。知道了读一本书首先得走近作家,了解一个作家就得读他所有的书,包括写他的所有评论。
因此加入书友会四年来,我读书连同听书近百本,达到了之前累积的最高峰,虽然每本书不是记得很清楚,但是我坚信坚持去读,再加上平姐建议有特点的要精读,一定会有收获的,不管是从认识还是文笔。
从书友身上我看到了执着认真的平姐,有着深厚文学功底的冯哥,博览群书热爱学习的海容,性格平和文笔干净的依然、声音好听、走进文本的翡翠、芳墨,心地善良的玉儿……还有刘玉国老师、胡刃老师、达峰老师、三友老师、崔瑞刚老师,他们用自己的博学、厚重而不失儒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写作是我一直以来的爱好,而在来书友会之前,都是坐拥自己的王国,信马由缰,或写给学生的小文章,或抒发自己的小心情。来到书友会,在前辈以及书籍的引领下,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感觉到了自己语言的匮乏,练笔与学习、交流与分享成了我们活动的主题,水孩儿和老师们以各种形式提高书友的读书能力、写作水平,在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中,我四年来写了200多篇文章,去年还有幸和老师们共同出了散文集和诗歌集,今年在大年初一,书友会推出写作训练营活动,每天可以坚持一篇的跟上,现在我、平姐、海荣、依然已经写了十三期,十几万字的书写感触颇深,天天我们把写作当做乐趣,每到夜深人静都会有一篇篇文章发到训练营,开始我们都是看到啥有感而发,没有主题,写出来就可以,后来我们各自都有了主题,平姐的读后感系列、海容的草原故事系列、依然的小说系列、生活感悟、冯哥的创意写作系列、达峰哥的诗歌系列、最初的兰雪儿故乡系列、贺英的生活感悟,而我给自己定了三个系列,一个就是《生存·生活·生命》系列,回忆自己童年以及少年时代。部分作品在阴山作家网浏览量有的达14万多,有的达10万多,这是训练营的功劳,它挖掘了我尘封已久最真挚的情感。一个是《生命的歌谣》系列,它是记录我现在的学生,他们的举手投足、他们的喜怒哀乐,注重了他们的细节及情感描写。一个是《读书·悟理·解人生》系列,是逼着让自己认真读书思考的读后感系列,让书与生活有效结合。之前从来没有这样系统地写过东西,都是想到什么写什么,看到什么写什么,用杂乱无章可以形容,可是今天的训练融入了我们的思维,从沾沾自喜到发现自己的不足,是一个进步,每期十篇,最后一篇是感受,一开始大家都总结收获,后来开始找问题、交流想法,最后定位“我来自何方情归何处”?我们是要成为作家?还是“我心抒我情”?还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丰盈自己的内心?我想我们最后还是定位在不断充实自己,有了生活经历,有了对事物洞察的能力,为什么文笔不是很流畅,或者打动不了读者?语言的雕琢很重要,情节的处理很重要、文本的谋篇布局很重要,那么这些重要的东西如何把握?归根结底还得把读书放在首位,博览群书了文字才会在我们手中游刃有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优秀散文需要有点睛之笔,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责任、诗歌有穿越时空的使命……即使我们不写文章,书籍还是会教给我们许多东西。
感谢书友会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充实自己的平台,不仅让我们懂得了读书的重要性,还明白生活还要有厚重感。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愿于平凡中丰富自己
我来自何方情归何处?愿闻书香与你相拥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