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物联之美-物联网产品之光
互联网产品经理VS智能硬件产品经理

互联网产品经理VS智能硬件产品经理

作者: 晨熙思维 | 来源:发表于2019-06-11 10:47 被阅读13次

产品经理这个职位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大爆发呈现出了供不应求的状态,到了AIOT(物联网+AI)时代,头部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转向智能硬件,比如之前的亚马逊、Facebook、微软做手机,如今发布智能音箱的BAT们,再到最近字节跳动收购锤子手机,市场上又涌现出了大量智能硬件产品经理的招聘需求,很多互联网产品经理都想蹭热度加入智能硬件行列。那么,从互联网转入智能硬件,对产品经理到底有多大的挑战呢?这两者有多大区别?

1、开发模式:MVP VS 发射火箭

互联网开发模式中的关键词当属“敏捷开发”和“MVP”,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将功能分解成最小开发单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使产品可以一直处于可用的状态,同时保持着时产品快速稳定的迭代更新。对于这种方式,很多大佬都喜欢用八个字来总结:小步快跑,快速试错。

但是这种模式是针对软件产品的特性才可以实施,如果用在智能硬件方面显然不太合适,甚至可以说有点危险。与软件产品不同的是,硬件部分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的特性,不太可能进行快速的迭代更新,也无法忍受需求的反复变更;所以偏向传统的瀑布式流程可能是更适合的。因此,硬件产品往往采用的都是重决策、重规划这种方式,就像发射火箭一样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规划和设计,不能出现半点差错,否则造成的都是上亿元的损失。以笔者之前服务过的一家做硬件产品的军工单位来说,那绝对是把决策做到了极致。由于我们做的是海上救生通信类产品,要么不使用,如果用上了,那绝对是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必须一炮打响,就跟发射火箭一样,绝不容许半点差错。因此在整个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会经历多次省级、国家级的专业评审会,对方案、产品的任何细节都要讨论清楚,并通过红头文件最终确定、上报。

因此,如果互联网产品经理转战智能硬件,那么开发模式方面一定要注意。

2、商业模式:产品思维VS商人思维

互联网产品经理通常是挖掘用户的场景和痛点需求,通过某种方式解决用户的痛点满足用户,然后全力给用户一个最好的体验,让用户可以用的舒服从而产生粘性留在产品上。互联网更关注的是数据,例如用户数量、用户流失率、使用时间、使用频次、活跃用户等数据。通常互联网产品采用的免费模式,当获得大量用户后通过广告、电商、付费增值服务等方式获得收益。因此互联网软件产品经理的成本意识是很低的。

智能硬件则完全不同,硬件都是有固定成本的,用户购买是需要花真金白银的,因此智能硬件产品经理除了需要去分析用户痛点、需求和解决方案之外,还需要像商人一样去分析方案的成本和用户愿意花多少购买以及产品的收益产出比。对于成本和配置斤斤计较是硬件产品经理的通病,所以如果你想转行进入智能硬件的领域,那一定要提高你的成本意识。

3、产品定位:短期&长期

如上所述,互联网产品采用的是小步快跑的方式,因此通常一个MVP版本两个来月甚至数周即可上线。随后就进入快速迭代的状态,以此来实现长远规划。

而智能硬件是不可以的,硬件产品的研发周期长,所以对于硬件产品经理来说并不是为当下的做产品,而是为了一年甚至两年后的用户研发的产品。需要更加注重在一年后的产品是否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否在行业中具有产品竞争力?如果是按照当前的需求和水平研发产品,很有可能产品还没有出来就已经落后了,所以硬件产品经理应该带着更加长远的目标去设计产品。

4、知识面不同

软件产品经理通常需要关注市场和用户调研和分析、产品设计、用户体验、UI设计、开发技术、数据分析、运营维护、拉新促活和召回、商业变现、推荐推送等方面的知识。

硬件产品经理除了需要关注市场和用户调研和分析、产品设计之外还需要关注、方案设计、ID开模、电子电路、成本控制、包装设计、质量把控、营销渠道、售后服务等各方面知识。

如果是做智能硬件的产品负责人或者产品总监,那么恭喜你以上两者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你都要有所接触,并且需要需要强大的项目管理能力。因为你的项目成员除了内部的研发、运营、测试、市场等等之外,还包括任何与硬件相关的部门,如采购、品质、售后、供应商、代工厂、磨具厂、SMT厂等等。因为需要面对很多外部人员以及多方合作,所以需要具有更好地协调能力和规划能力。

所谓隔行如隔山,虽然同是产品经理,但是因为领域的不同,思维方式、技能树都有很大的区别,转做智能硬件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互联网产品经理VS智能硬件产品经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df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