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些年未能寄出的家书

那些年未能寄出的家书

作者: 野諼草 | 来源:发表于2017-09-28 23:16 被阅读200次
    那些年未能寄出的家书

    没想到,在台湾新北市慈惠宫遇上高丹华女士。她是纪录片《那么近,那么远》的制片人和讲述人,乌丘屿人。乌丘由金门县代管,距离湄洲屿约18海里,说的也是莆仙方言。一年多前,纪录片在朋友圈传开,片中主人公是她父亲和伯父,许多人不禁为高家兄弟的际遇而唏嘘,一程海路隔绝了骨肉,也注定了命运的曲折。

    那些年未能寄出的家书

    高丹华今年五十多岁了,现在定居在台北生活。她的侄女随同湄洲妈祖入台巡安,第一站便是驻跸慈惠宫。高丹华拉了她的朋友,驾车从台北赶来见面。我们算是半个老乡,她便和我说谈起称谓问题,湄洲人一般直呼长辈名字,这种传统延续了不知多少代。高丹华不止一次责训晚辈,要求一律改称“姑姑”,她说这样才有礼貌。我想,她同时也是希望侄女们叫的亲一点、暖一年,弥补某些心理上的缺憾,毕竟这种机会并不多。

    乌丘原是湄洲渔民在渔讯期间暂时落脚的地方,后来有些人选择了定居岛上。乌丘分大丘小丘两座岛屿,岛上均有奉祀从湄洲天后宫直接分灵的妈祖。《发现乌丘屿》记载一则传说,湄洲妈祖庙前原有一个池塘,信众想用石料填埋成迎神赛会的广场,但池塘水位一直不见涨,所投石料也不见踪影。若干年后,渔民船队在海上遇见风暴,祷告妈祖时便发现乌丘这个着陆点。这仿佛是妈祖多年的苦心经营,为了渡过一场劫难并开辟新的渔场。

    这段传说有些离奇,但也一来印证了湄洲和乌丘的渊源关系,二来道出乌丘的地貌多为岩石。两岸开放探亲伊始,乌丘屿人如回湄洲岛谒祖进香的话,路线图是这样的:乘坐每隔十天一趟的轮船去台中港,台中乘车到桃园机场,桃园乘坐飞机前往香港,香港转机到福州,福州乘坐大巴到莆田,莆田转车到渡船头,乘着舢板到东蔡古渡口,一路不停周转颠簸,这才算是上岸了。

    在新北,一位50多岁杨姓先生说起他父亲的故事。父亲是广东人,母亲是山东人,他们在上海认识,后来在台湾生活。1989年,父亲已经过世,他遵照遗愿携带两个大皮箱回乡,一个是生前的衣物,象征魂回故土;一个是满满的书信,那些40年累积下来的信件,被时光浸泡得泛黄了。

    如今,乌丘回湄洲的路程不再周折,一趟“海峡号”不过2个半小时。乌丘人享受岛民待遇,10元船票也就到家了。对于高丹华而言,最幸福的可能是“姑姑”这个称谓,不断地被叫起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年未能寄出的家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hb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