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拿了一下午时间简要翻阅了一下德国哲学史学家家施杜里希的《世界哲学史》,只看了其中基督教哲学部分,还没有看完,但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印象。读完基督教哲学这一部分,我愈发觉得所有人都有必要读点哲学,了解一下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先哲们都是怎么思考和认识这个世界的,不要求把各家的观点悉数掌握,但至少掌握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发展历程,多看看各家的观点。这有什么好处呢?至少可以避免上很多当,尤其是很多精心策划的骗局,知道的多了自然就不容易受骗。
今天读基督教哲学这一部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哲学史上构建出来的影响力最大的极具恶意的骗局。
01.基督教哲学与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哲学的比较
读之前,我以为基督教哲学是在古希腊哲学的根基衍生出来的。但读完之后,我相信基督教哲学和古希腊哲学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
首先,在世界起源上,古希腊的自然哲学虽然也在思考世界本源,并认为世界背后必然有其客观规律,并认为这一客观规律并不是希腊神话里的诸神体系创建的。这一观点有点类似于老子的观点,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但基督教把这一朴素的观点给神学化了,把老子的道和古希腊先哲们所认为的世界背后的客观规律人格化为一个神——上帝。上帝造人和道生万物虽然看似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将其人格化其实是对哲学思想的庸俗化,这是一种哲学认知上的退步。
其次,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古希腊先哲认为,人是世界本源物质(赫拉克利特认为是原火,其他人认为是一种规律)创造出来的,但并不认为人和这一本源物质之间存在什么伦理上的联系。但基督教将世界本源神格化之后,具有人的形象的上帝成了造物主,人是上帝的造物,直接把人与世界的关系给划分了伦理上的等次。人是上帝的从属。由此引申出基督教基本教义:人的最高美德是对上帝的恭顺,因而人最卑劣的恶德是亵渎神灵,从而确定了人在上帝面前的奴属地位。这是哲学发展上的再次退步。
如果说基督教哲学的以上发展还只是哲学的退步的话,那么基督教哲学在神格化上帝的基础上提出的几条教义就极具恶意了。
基督教的关键教义:
人的本性是有罪的,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获得拯救。
我们说古印度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视一切存在为痛苦,因此人生的意义在于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基督教的这条教义看上去与古印度哲学更为接近。所以我怀疑基督教的诞生其实受到了古印度哲学的影响。
但是基督教哲学和古印度哲学又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在于,古印度哲学是客观的,它认为一切存在都是痛苦,只是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感受的一种客观认知。直至今天,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还是会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痛苦,我们中国人有个词叫活受罪,活着就是受罪。但这是一种对生活客观现实的无奈的判断,是没有恶意的。而基督教认为,人的本性是有罪的,这一判断的基调和古印度哲学一样是悲观的,但同时还对人生进行了一种诋毁的道德评判——有罪。人来到世上就是个罪人。这一点是很邪恶的,它让信徒与宗教教义相处时天然处于道德的下风。此外,古印度哲学没有恶意,而基督教哲学有强烈的哲学恶意。除了对人生而有罪的设定上有恶意,基督教哲学对获得解脱的方式设置上也有恶意。在赋予人生悲观基调的基础上,基督教必然选择和古印度先哲一样的出路,即人生的意义在解脱。但如何解脱呢?
上帝仁慈并拯救人类,人可以打败邪恶,却不能自我拯救。
古印度先哲选择了相对客观的手段,佛陀提出五戒、四圣谛、八正道,都还是提出一些客观的方法,只要你遵循这个方法,就能获得解脱。佛陀是无神论者,佛陀强调从痛苦中解脱,但并不认为是自己是神,也不要求信徒崇拜自己。佛陀强调信徒自救,要通过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戒律规范的道德,降低欲望对个人的控制,来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你能做到你就得意解脱,这一切取决于信徒自己,而不是对佛陀的崇拜。而基督教则不同。基督教强调解上帝仁慈并拯救人类,这没关系,但要命的是基督教认为,人可以打败邪恶,却不能自我拯救,要自我拯救只能靠上帝。这一设定直接断绝了人通过自我努力实现自我救赎的可能性,也拒绝了信徒的思考能力。因为你不能自救,思考是多余的,使信徒放弃了思考,放弃了探索自然和社会,寻找自我拯救渠道的可能。这个设定是一种捆绑,把信徒死死捆绑在上帝身上,使之无法解脱。如果说这一设定极其恶意的话,基督教还嫌不够,它又加了一条设定。
没有轮回转世
古印度哲学的主要根基是轮回和转世,认为人可以通过转世在生死间轮回,一世做的不好,下世还可以再努力改正。但基督教把轮回转世给抛弃了,认为人生就是一世,是没有轮回的,这意味着只有此生,要么获得拯救,要么下地狱,愈发加强了信仰的紧迫性,避免信徒逃避的同时,更加勒紧了信徒的脖子,迫使你信。这看起来和骗子的话术有点像,不断逼迫你做出决定。
“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摩西十诫第一条,这一条的意思是:
上帝是唯一的神,只能信我,且信我即为上帝子民,否则即为异教徒。
基督教提出,获得拯救的办法唯有虔诚相信上帝,战胜和克服全部的罪恶本性,通过基督的神恩获得再生。这虽然是哲学的退步,也算是穷人一种新的解脱方式。如果与其他各种哲学流派并存,基督教也许很快就消亡了。但基督教却在古希腊哲学之后长盛不衰霸占欧洲多年,就取决于这个残酷的排他性设定。
与古印度哲学宗派、中国古哲学宗派以及希腊古哲学宗派普遍的包容性不同,基督教选择了极其霸道的排他性教义,基督教认为,上帝是唯一的神,只能信我,且信我即为上帝子民,否则即为异教徒。这一排他性规定给信徒心理上带来极强依附感,与其它哲学宗派相比,大大增加了教众的心理黏性,使基督徒成为一个紧密团结的宗教团体。之所以说它残酷,是因为这一排他性规定使得教徒容不下别的任何学说,因而变得极为好斗和极端。基督教不能容忍任何其它宗教流派和哲学学说,因此,在它获得主流地位后,不可避免的要对其它宗教和哲学流派进行镇压和清洗。像古希腊哲学这种包容、平和的哲学流派,在基督教教义面前简直手无缚鸡之力,必然不堪一击。即便是基督教自身内部,也是不断受外部影响,向前发展的,在不同信徒的眼里,对圣经的阐释也会不同,因而在基督教内部衍生出不同派别,因为排他性,基督教内部同样也会掀起血腥内斗。这一排他性为欧洲后续因信仰发生极为血腥的暴力冲突埋下了祸根。无论是古印度哲学、古中国哲学还是古希腊哲学,从未要求人只能相信自己。在中国,你可以同时信仰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理论,完全没问题,甚至批判性吸收任何教派的教义都不会被打。大家彼此之间靠辩论来说服他人,而不是靠思想暴力和行动暴力强制性要求你必须信我,否则就是异端,就要被拯救,拯救不过来就要被灭杀。
这一极端化的思想带来的极端化教义导致教徒不能质疑,不能质疑就导致思考停止,必然使信众走向愚蠢。这必然又会导致教众对教义的怀疑。别的宗派对于被质疑,都是你可以不信,或者我在理论上辩服你,让你不得不信。但基督教采取的办法则是神秘主义的做法,宣扬基督就是上帝的力量和智慧,杜绝怀疑和思考。基督教传播者德尔图良就认为:信仰真理不能被理解,只能被信仰。也就是说,你信我就完了,至于为什么信,这是不能用道理来理解的。德尔图良还有一句名言:“正因为它荒谬,我才相信。”这就是神学的力量,我不跟你辩论,我就是比你高明。欧利根 说:“那些智者说,科学是哲学的婢女,我们也可以说,哲学是神学的婢女。”就是这么任性。非我流派,即属异教。基督教不是通过讲道理说服你,而是通过排他性灭杀你。而即便是内部兄弟流派之间也会因为排他性发生残酷的自相残杀。
以上几条教义一环紧扣一环,相互配合起来,形成了极强的逻辑链,对个人有无可比拟的说服力,且一旦入坑很难逃离。从以上来看,即便基督教受古印度哲学的影响,也没能吸收古印度哲学中正面的内容,反而只采纳了其中负面的内容,把正面的内容换成了更加负面、自私和欺骗为主的内容。从这一点来看,基督教哲学实在是哲学上的第一骗局,在此之前的各派哲学虽然大多充满谬误,但至少不是要从主观上欺骗人,但基督教哲学开了一个先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论欺骗理论体系,专门用于骗人,从这里也能看到传销组织和各路邪教的影子。
02基督教的进步意义及生存根基
一个学说或哲学流派生存的根基通常在于它的理论有一定的先进性。从上面来看,基督教似乎没有什么先进的地方,都是哲学的退步。但基督教能够生存下来,还是有它积极的一面,具有生存的根基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强烈的精神安慰作用。
基督教是在底层民众中发展起来的宗教,它自然服务于底层人民。它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在于它给底层人民提供了关键的精神抚慰和渺茫的希望。圣经说,“基督的信徒是上帝的选民,是君王的祭司,是圣洁的民族,是属于上帝的子民”。由此,它赋予信徒以精神上的社会地位。与现实中处于社会底层相比,在基督的世界里,信徒实现了心理上和人格上与贵族和上层社会的平等,获得了精神上的安慰。对于生存在社会底层的人民来说,现实生活痛苦无望,基督教提供了一条翻身的捷径。基督教带来了上帝对拯救,这一剂精神麻醉剂,让生活在底层对人们可以忘记眼前的现实的痛苦,社会地位在这个世界里是不可能改变了,可以寄希望于通过上帝在另一个世界获得救赎,进入天堂乐园。
二是道德上的优越性。
与古印度哲学相似,基督教也强调摒弃世俗的一切,并为信仰甘愿赴死,形成极强的道德噱头,以殉道的方式塑造最深沉的心灵和最勇敢的性格的形象,以吸引世人,以基督为榜样,强调以殉道带来的强烈英雄主义悲壮效果冲击底层民众对心灵,获得群众基础,从而实现从农村包围城市,从底层向上层传递。施杜里希认为基督教是一个跨越阶层的宗教,基督面前人人平等。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基督教就是一个底层民众的宗教,它的教义在上层是不可能获得认可的。因此在基督教进入欧洲的前三百年里,它一直是受到统治阶层严厉的打压。只是作为民众喜爱并接受的宗教,基督教的发展越来越强势,最终迫使统治阶层不得不接受它。所以我说它并不是真的跨越阶层,只是从底层包围上层。
三是教人向善。
十诫中的后六诫,基本是劝人远离各种罪行,具有劝人向善,感化世人的作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基督教强调,要爱人犹如爱自己,这与孟子的兼爱思想、斯多葛拍的普遍仁爱思想相似,是一种超前的博爱的思想,也是基督教吸引教众,能够获得支持的重要方面。
这三条是基督教生存的根基。
今天的题目为何强调人要学点哲学,就是想强调一下,在看到一件事表面的善(劝人向善,这是很多邪教表面上都在做的)和美(在另一个世界里获得永生,这也是很多邪教的常用手段)之后,更要看它实现的方式,要多思考其背后的逻辑,看清楚陷阱,避免被诱惑和被迷惑。学点哲学,多看看先哲们的思想,可以更加明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