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文字爽利,干净,几分忧伤。早年我爱朱自清的词藻,浓得化不开,徐志摩也这样。后来不喜欢了,迷上郁达夫的沉郁又蓬勃的情感。之后沈从文凤凰一般的绚丽,清晨野鸭子扑棱棱从带雾的沅江上飞过的那种野趣,描摹不来,只因未经历过湘西的传奇。周作人的一些随笔极老练,炉火纯青后返璞归真了,学不来的。废名是周作人的徒弟,他的白描功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读多了,有些乏味了。许地山空灵,太空,没有烟火色,老佛一尊,俗人做不到。现代的这些文人,若要说才气,是否都荟萃到女子身上了?张爱玲,石评梅,萧红。大约是心思更细腻一些?鲁迅他们,才气自然有,但氤氲他们文字之美,有一半拜赐于他们的学养。
相对那些我们熟知的现代文坛大家们,我开始对一些较少为人所知的现代文人产生兴趣。例如“洋场恶少”施蛰存,例如写“闲话”的陈西滢,还有早夭的天才梁遇春,至于凌叔华,何其芳,艾芜……都各有其特色,说是百花争鸣也不为过。及至一天读到黄裳的《过去的足迹》,觉得这样的游记真是亲切,一种朴素之美。如晚明归有光的文字,未必美,未必气象万千,需得情真意切。
我曾经做过一个分享,题目叫做《门后的民国文人》。诸如施蛰存,梁遇春,废名,凌淑华,庐野等人,在当代的大陆,其名都不显,但是在现代文坛也是驰骋一时的骁将。不知为何,我对这些人的文字产生过较浓厚的兴趣。或许是每天口中都在谈着周氏两兄弟,林语堂,梁实秋,郁达夫……有些厌倦了,遂想寻找一些新奇的人,新奇的文字。其实亦不新奇了,是我们不熟悉而已。又或者是为了卖弄,你知道的我都知道,你不知道的我也知道。博学,肤浅的博学,怎么还要得意呢?
坦白说,在八十年代末的当代大陆文坛,张爱玲和萧红不也是重新被发现的么?沈从文略早,一被人知,才发现是一座宝藏,研究沈从文倒成了显学,可惜那时的沈老早就没有从事他从事的“习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