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语文的老师,应该知道王君。她的来历,百度一下即可搜到。最近阅读她的语文教学心得,恨自己前两年没能早早阅读到,王君,王荣生,李镇西,窦桂梅......教语文的,他们的书一个都不能少!
“一生做好一件事”
面对教学和管理工作不能兼顾,她说:人的精力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只有精打细算的人,才可能占有时间,成就事业。一生做好一件事即可。她也曾经参与过管理工作,可是后来发现那并不适合她。在中国,有一种畸形的价值观:获得提拔和获得尊严是同一回事。许多人为了获得官场价值,不惜牺牲自己内心真正的正直和追求。而教育是需要一颗好的心的,在走仕途还是搞专业上,王君老师认为这两者基本对立,什么都想做好等于什么都做不好。而一个还有一点追求的人的一生,他生命前进的方向,一定是最初渴望的那个方向。任何一个活出自己,完成自己的人,都功勋赫赫,为什么一定要组织部门的提拔才算提拔?为什么政府机关的任命才算任命?自己,应该为自己的生命命名。
“人生需要一场大赛”
王君老师自己是从重庆赛课出身,县、市、全国的比赛都经历过。富有闯劲的她认为人生需要一场大赛,没有年轻时候的登顶体验,哪有中年之后的淡定从容?如果人在最年轻的时候都没有体验过酣畅淋漓的拼搏,那不年轻的时候回顾这一生,是否有些太乏味了呢?年轻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最重要的一条捷径就是赛课。她说她当年在重庆外国语学校面试和人大附中面试讲完课,学生都是鼓掌欢迎,这真是了不起。年轻时期的爆发力,不是每一个阶段都有,只属于青春期,年轻时候写出的文章,进入中年以后永远不会再写出来。一个年龄有一个年龄的心境。青春,永不可重复,甚至,不能回望。
“我看透了这个世界,但是我依旧热爱它”
哪一个行业都有可能有深水和低洼,甚至阴暗。遭遇不公平是选择郁闷呐喊,还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对一个老师好坏的衡量,大多数人都是简单的从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判,而教师真正的工作业绩,其实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评判的。课业成绩不佳,赛课失败,遭到不公平竞争......只要继续做事就可以了,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事就可以了。一年、三年、五年,都是很短的时间,暂时的沉潜,暂时的低调,都是最好的修炼。青春的心态就是深刻地认识自己——包括无情地否定自己和坚信自己的价值,坚信追求的价值。不要过于在意来自外在的任何评价——哪怕它是国家级的,因为深刻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和一等奖的奖牌无关。
“学生不是我们实现平均分的工具,我们也不是学生考上高一级学校的工具”
如果费劲全力学生还是考不好怎么办?王君老师指出三点:一、不要难为同事。老师们的价值不仅仅只是那分数和排名能够圈定的,不要荣辱得失全寄托在那平均分上。一所真正幸福的学校里的老师的心灵一定是舒展充分地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不难为同事,就是不难为自己。朝夕相互的身边几个人才是真正影响我们生命状态的人,如果我们够聪明,就一定会先让身边人感受到幸福。不难为同事,就是解放自己。二、不难为学生。每一个所谓的差生背后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他的家庭也有他自己难言的苦痛。这样的学生应该得到尊重、保护、关怀。三、不难为自己。除了分数以外,还有很多指标来衡量自己在这份工作上的价值,比如师生感情、学生对语文课的热爱程度、自己在教育中的投入程度、反思力度和创造高度、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动力......而在实际授课中,每一届的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情。要谨慎对待学生的分数,努力帮助学生们获得一些更好的分数,尽力则无悔。
“走一步,再走一步”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王君老师用半生教书育人的经验总结“活到某一个年龄,内心是宁静的、圆满的。你成了理想中的自己。回顾曾经走过的路,你能够看到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而没有太多的犹豫和怀疑。你基本没有迷失,你对未来的自己,还有清晰的规划。人生的路很长,顺风顺水的发展阶段其实比例是很小的。大部分的路,都是跌跌撞撞一路前行。面对人生中的变化,王君老师说流动的才是生命。她想看到一步一的风景,所以总是选择远行。身外之物皆附属,百年之后能带走什么?经历更多的事,遇见更多的人,体味不一样的灵魂之旅,多么精彩,多么有趣。留在原地,又没有精神层面的旅行和开拓,生命就成为了泗水,是在是乏味的很。初高中老师面对的那点知识点,实在谈不上多么高深,高深的永远是自己的教育情怀和教育价值观。
附录:一些中学语文教师可以投稿的刊物:
《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生阅读》《中学生阅读报》《中学生语数外》《作文与考试》《语文周报》《语文学习报》《中华活页文选》《语文天地》《学语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