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相信孩子----要爱护儿童敏感的心灵
为了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也就是像俗话说的那样要“设身处地”。
教育者不应该是一个不动感情的、只按照某些具有抽象公正性的条条办事的审判官。教育者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和孩子们一样对周围事物有喜怒哀乐反应的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有时也会因一时不慎而犯急躁,但只要他是出于好心,耗子们是会谅解的。但是孩子们对教师冷若冰霜的不动感情的态度和冗长的说教,对他们总想站得比孩子们高一头而不为他们的事情动心的态度从来是不谅解的。
在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应上海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感。不恰当的,没有分寸的关心,如果伤害了儿童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那么也会想直接的侮辱一样刺伤儿童的心灵。
儿童的心是敏感的,这颗心可以吸收一切好的东西。如果教师能引导儿童向好的榜样学习,启发他们效仿一切好的东西,那么儿童身上所有不好的东西都可以不经过任何痛苦地,也就是不使儿童心灵受到伤害,不使他们感到委屈地自然消失。
哪怕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如果他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比自己的实际表现坏,他的自尊心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相反地,如果儿童不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个人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事实上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努力提高道德水平的积极性。反之,如果儿童自己不想学号,那么任何一个教育者也无法硬让好的东西在儿童心里生根。因此,只有在教师和集体都能首先看到儿童身上的优点的地方,才可能出现这种积极要求向上的热忱。
一生中从未犯过错误的人是很难找到的。童年时期当道德面貌正处于形成阶段,犯错误的可能性就更大些。但是儿童们的任何行为都不能与成年人的类似行为相提并论。
有时儿童感到得不到成年人的尊重,而又不善于把自己在道德方面的优点表现出来,所以便想出各种方法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干一些不好的事情。
久而久之,本无恶意的孩子式的淘气逐渐变成了严重的不良行为,孩子气的自由散漫逐渐变成了懒惰和游手好闲。
处理任何问题都要等感情平静下来以后,如果学生所犯的错误不大,几天以后我们就会觉得当初决定惩罚是错误的,甚至是可笑的。如果所犯错误确实应该受到惩罚,那么过一周之后,我们还是会认为非进行惩罚不可,为时也不晚。此外,即使是进行处分,我也主张对待被处分的孩子要像对待遭到不幸的孩子一样,对他采取同情的态度。
对儿童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不是原谅他们的一切缺点和错误,也不是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毫无休止的说教。不认真考虑儿童今后前途的一味的善心,实际上等于对他们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真正无微不至的关怀,应该是培养儿童优秀的道德品质,并不断地使这些品质得到巩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