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明. 于谦《石灰吟》
咏物诗就是借着吟咏一个具体的事物,带出诗人自己的感情,体现诗人的人生态度。也就是说,明里写物,暗里写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那是把心情寄托在小草上;袁枚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那是把志气寄托在小花上;罗隐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那是把牢骚寄托在小蜜蜂上;唐伯虎的“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画鸡》),那是把雄心寄托在大公鸡上。而这首《石灰吟》,则是把一腔心曲寄托在了石灰上。
这首诗这样翻译:经过千锤万凿才能把它开采出深山,烈火焚烧对它来说也只是等闲。
即使粉身碎骨它也毫不惧怕,一定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这首诗完全符合咏物诗的写法,句句不离物,也句句不离人,物与人融为一体。
诗中的石灰是什么?石灰其实就是诗人的象征。石灰的历练就是诗人的历练,石灰的性格就是诗人的性格。诗人和石灰融为一体,这就叫托物言志,虽然没有一个字写人,但是又让读者一下子就看到了物背后的人,这才是好的咏物诗。
事实上,作者于谦就和诗里所说的石灰一样,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而且品格清白,毫无私心。
据说,于谦一生崇拜文天祥,他家里一直供奉文天祥的遗像和牌位,就像供奉自己的祖先一样。于谦为什么崇拜文天祥?因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实是一个道理。有这样的大臣,朝廷才有支柱;有这样的精神追求,中华文明才能够绵延。
读《顺着历史学古诗》蒙曼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