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简单的说就是独立思考,搜集事实、证据,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现代社会,尤其进入信息社会之后,每天面对着信息大爆炸,判断真伪成了现代人的大难题。批判性思维就是解决这个难题的。
批判性思维主要是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会定义、分析概念。很多的概念,在生活中实际运用时其实是没有清晰界定的。比如穷人,富人,聪明,愚蠢,这些概念会随着情景、使用对象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意思。
能发现隐含的前提假设。比如有些人觉得读大学没什么用,因为赚的钱还没有不读大学的人多。这里的隐含假设就是读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但是赚更多的钱其实不是读大学的主要目的。
能避免逻辑谬误。比如心诚则灵是一个典型的循环论证,如果不灵,则是因为心不诚,你永远都无法驳斥它的不正确性。
能判断信息的可信度。检索各类证据,来判断是否可信。
能考虑到不同的可能。通常认为出生在有暴力倾向家庭的孩子,因为受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更容易变得有暴力倾向。但其实还有一种可能性,孩子变得有暴力倾向,是因为父母将更多的暴力基因遗传给了孩子,跟生活环境关系不大。
在实际生活中,光拥有批判性思维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入如下方面:
第一,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不是原理,而是丰富的知识。
批判性思维不是一种工具,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它只是告诉你一系列思维的原则,就好像语言的语法,学好了很了不起,但要想和其他人交流,还需要大量的单词才行。
前几年反日特别厉害,有不少人提出抵制日货,认为如果上街砸烂了一台日企车,人们就不敢买日本车了,转而支持国产车,就达到了爱国的目的。这里的动机很好,逻辑也没有问题。但是他们不知道,现在很多日企车已经在中国生产了,如果日企车停产,对在那里工作的工人伤害也很大;他们不知道,日本生产的产品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上就有很多他们的零部件;他们不知道经济的全球化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全面的抵制日货不仅不可能,还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损伤。
知识的用途之一,就是用来进行自我校准,只有逻辑没有用。一个看似和你生活无关的知识,也许在某个关头,会影响一个对你特别重要的判断。
第二,批判性思维不是让你不犯错,而是犯错之后能及时纠错。
从生命起源到今天的三十几亿年内,所生存的物种中,99%以上已经灭绝了,这说明了一点:进化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批判性思维,本质上是我们对世界认知的进化过程。它不是考场,没人为你打分数,你现在有多正确不重要,重要的是纠错的速度。
第三,批判性思维不能给你确定的结果,它只能帮你对事情发生的概率进行判断,然后你再对大概率的事持续下注。
比如看书的人比不看书的人将来成功的概率会高,所以聪明人会赌学知识。虽然谁也不能保证学了知识一定怎样,但是他知道多一门知识未来成功的概率就高。
参考《罗辑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