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有个被高度讨论的话题:冷暴力。
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相比于动武的“热暴力”,其表现形式多为通过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这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虐待。
相较于热暴力以及已经引起人们重视的冷暴力,其实还存在着一种更具隐蔽、更广泛也更具伤害性的“不冷不热”的暴力。
这种暴力既不会直接动武打人,也不会完全漠视疏离,它以一种看起来更为正常的形态隐匿于工作和生活当中,腐蚀着别人也毒害着自己。
它就是:沟通暴力。
接下来,我们将一一讨论沟通暴力的四种常见形式及解决之道。
一、谈评论不谈观察
有哲学家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遗憾的是,人类几乎每句话都离不开评论(包括这句话本身也是一种评论)。
人们倾向于把评论视作批评,因而产生逆反心理。
同时,评论容易引发更多的评论甚至争议,从而让人们远离事实。
“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
“我的父亲是个好人”
“小明很霸道”
以上这些话都是评论。
解决评论的最好方法是客观观察:描述事实本身,而不是去评论事实。
“哥哥昨天骂了我”
“我的父亲经常帮助邻居修理家电”
“小明总是喜欢在未经我同意的情况下从我手上拿走玩具”
二、谈想法不谈感受
能清晰地体会感受并表达感受是种意义非凡的能力。
然而大多数成年人的感受并不像乐章那样细致波澜,而是像军号那样单调生硬。
“我觉得我吉他谈得不好”
这句话只是在做评价,而没有表达感受。
“作为吉他手,有有些失落”
这样或许会更好一些。
三、谈指责不谈需求
每一个指责和批评背后,都暗含一个需求。
“你真的是太冷漠了”或许是想要你多关心他一点。
“你真的是无聊透顶”或许是想周末与你共进浪漫的烛光晚餐。
“你怎么那么武断”或许是希望你多倾听她的心声。
把每一通指责都转换为需求:
“我希望你能多关心一下我的工作和生活,哪怕只是多一些嘘寒问暖”
“我多么希望能有一个不一样的周末,比如看场电影或是来顿烛光晚餐”
“你能听我把话讲完再做判断吗?”
去表达指责背后的需求,生命或将发生五彩斑斓的改变。
四、谈命令不谈请求
一切不顾他人意愿而发出的指令,都叫要求。
而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就会受到惩罚,他们就会把请求看作是命令。
面对命令,常人无外乎两种应对:顺从或反抗。哪种都不是很好的选择。
“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
这句话是命令还是请求呢?不一定,得看后面的对话怎么进行。
如果你说:“亲爱的,我今天实在太累,你可以找其他人陪你聊天么?”
如果对方接着说:“你这人怎么这么自私”。
毫无疑问,他的提议实际上就是命令。
小结:
把沟通的四种暴力形式(评论-想法-指责-命令)转换为非暴力沟通(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吼吼,你怎么这么不爱干净,真是个不乖的孩子,快去把地上的水果皮给我捡起来”
“吼吼,我看到桌下有三块水果皮,我不是很开心,因为我喜欢整洁,你能帮助它们去到该去的地方吗?”
事实上,非暴力沟通的真正价值远不止于与人沟通,而在于自我对话。
因为,被沟通施暴的对象不只他人,更多的是自己。
尝试一下把沟通对象换成自己:
当你评论自己的时候;
当你忽略自己感受的时候;
当你指责自己的时候;
当你命令自己的时候......
祝你更好。
本文参考书籍《非暴力沟通》
轻客365-创业一年记,我们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