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太过于被我们熟悉,以致于我们熟视无堵到几乎忘了它的存在,如空气,如光,如色,如语言,如时间。我们都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但却很少有人会去思考时间,时间是什么?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年龄越大,时间过的越快?快乐的时候,时间像飞一样?紧张无聊的时候,却觉得时间停止了?
一、时间是什么
从物理学角度看,时间是一种尺度,是事件发生顺序和过程长短的度量,是空间三维以外的时空第四维。
那么,时间是恒定的吗?
物理学的时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认为,速度越快,时间越慢。科学家曾经把时钟放在火箭上,火箭落地后发现比实验室里一模一样的钟走得慢。理论上,如果速度是光速的一半,时间会慢13%。除了速度外,时间还受引力的影响,引力越大,时间越慢。在地球上,因为离地表越高,地心引力越小,所以喜马拉雅山上的时间比地面上过的快。神话里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看来古时候就有人懂物理学了。
最早对时间做研究的其实不是物理学家,是天文学家。古代天文学的一个最重要任务就是测量时间,从确定日的长短,四季的变化,到制定历法。中国在公元前就有了圭表、日晷这样通过观察太阳投影和方位的太阳计时器。后来又有了水钟,沙漏这样更精确的机械计时器。欧洲在13世纪发明了机械摆钟,之后有了石英电子钟表,和现在更精准的原子钟。
计时器的演变在恒定的速度和引力下,我们过的时间按道理是恒定的,可是为什么现在的一年一年过那么快,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呢?假日的几天像飞一样就过去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二、心理时间
我们感受到得飞一般的时间实际是我们的心理时间,是大脑对过去一段时间的主观感知。在我们成人的意识里,时间是线性的,有过去现在将来顺序前进的,不存在过去的一秒和现在的一秒会重迭。而对于6个月以前的婴儿,她们是没有时间线性概念的,她们分不清昨天今天明天,她们只有当下。甚至到四五岁的孩子,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也没有清楚的时间顺序感,对未来的意识也是有限的。如果你告诉一个孩子两个小时后到目的地,孩子没有两小时是多长的概念,他大概会每隔几分钟就问你还有多久到。
我们大概到十多岁才有真正的时间概念,能分清事情的顺序,能估算时间的长度,了解时间是线性的。
我们大脑形成的时间感觉和我们的视觉,味觉一样,都是大脑的主观感受,是大脑的一种推断和假设。我们视觉会因为大脑的推断有问题而出现错觉,我们的时间感也会这样,出现错误判断,同样2个小时的聊天时间,有人会觉得聊的投机而觉得才过了一会,而有人却因为插不上话在旁边觉得度日如年。
三、为什么年龄越大,觉得时间流逝越快?
我们先来看为什么随着年龄增长,时间会过的越来越快。有几种解释,一种解释是:你在7岁时,过去的一年占你生命的1/7,而等你到40岁时,过去的一年只占你生命的1/40。所以你会觉得这一年过的很短很快。也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构成你一生的每段时间总的来说缩短了。另一种解释是,时间存在“叠缩”效应,我们会感觉事情发生的时间总是比实际发生的时间更靠近现在。这类似于我们眼睛出现的误差,觉得那座山离我们很近,可是实际要走很远的距离。这样我们会感觉最近这几年可能只有几个月长,觉得朋友才生孩子几年,可实际孩子已经小学快毕业了。
还有一种信息论的解释是:时间流逝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大脑接受、处理和储存的信息数量,处理的信息越多,时间流逝越慢,储存内容越多,回忆越丰富,感觉时间越长。我们从孩子到青春期阶段,有很多新的体验和感觉,大脑获得的信息量很多,会觉得时间过的慢。而工作家庭稳定后,每天的生活,每周的安排,每年的节假日,都变成例行事务了,我们的生活变得单调而缺少激情,我们好像坐在一个每循环一次就会加速的转盘上,时间流逝的越来越快。
四、时间去哪儿了的原因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减缓时间的流逝吗?让时间不要走那么快?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处理的信息会逐渐减少呢?为什么年龄越大,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经历会越少呢?
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习惯化和脱敏机制引起的。我们大脑中的这个机制,会让我们在面对新事物一段时间后,降低对新事物的敏感度,让我们的感觉不那么强烈和真实。这样一来,进入我们大脑的信息量就少了。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第一次坐车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时,觉得路很远,时间很久。可是等第二次再去的,就觉得没这么远,也没这么久了。同样,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前几天会觉得过的很慢,可到后来就越过越快了。我们过年回家也是这样,前一两天过的很慢,可后来越过越快,一晃假期就没了。
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习惯化和脱敏机制的核心原因在于保存能量。几千几万年前的人类祖先为了保存能量,不浪费大脑的精力在熟悉的、固定不变的周围环境和事务上,而逐渐进化出这种大脑思考机制。这种机制是天生的,在儿童时,大脑这部分还不健全,因此我们对世界充满了新奇和幻想。而随着大脑的发育成熟,脱敏机制逐渐形成,我们对世界失去了孩提时强烈的感知力。我们观察下孩子,即使就在楼下小区散步,都会对一叶一草,一只蚂蚁,一块石头津津有味,兴趣昂然,几十米路可以走半天。而我们在去上班的路上,几千米长,或埋着头,或瞪着假眼,对路边的建筑,路旁的树木,对面走来的行人都视若不见,当下的一切都被忽视了。我们成年人活在内心世界里,只想着不存在的过去或未来,在不属于我们的时间里闲逛,却很少关注现在属于我们的时间。
习惯化和脱敏机制会让我们用很短的时间去感知新环境和新经历,我们活的时间越长,对世界越熟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也变得越来越少,因此时间流逝的速度加快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在30多岁后,工作和生活逐渐固化,出现新事物和新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生活可能就只是以前成百上千次经历的不断重复。我们会缓慢过滤对周边事物的真实感觉,以至于逐渐忽视它们,我们获得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少。时间过的越来越快,很多40岁以上的人会说:一眨眼一年就过去了,一眨眼自己就老了。
那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感觉时间流逝的不那么快,能更好的过好自己的一天、一月、一年和一生呢。
五、如何让时间不流逝的那么快?
一种方法是有意识的让自己的生活置于一个陌生的新鲜的状态:去陌生的地方旅游或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增加我们获取的信息量,来阻止时间的飞逝,或至少降低它的加速度。
我们往往用寿命来衡量一个人的生命长度。但实际️,有些人虽然只活了40多岁,可他感知时间的长度可能会超过一个80岁的老人。
三毛死时48岁,她去过很多地方,见识过许多不同的人,她的一生充满了新鲜体验和感知,是短暂却漫长的一生。而很多老人,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城镇度过,学生年代后开始务农或做工,有些一辈子就是一种工作,然后结婚生子,30多岁就固定了生活轨迹,时间流逝的飞快,到60岁退休,退休后做做家务,和同样年龄的熟人聊聊天,直到十多年后寿终,度过他漫长却短暂的一生。 从时间的感知长度看,三毛一生经历的时间会比很多80岁的老人更长久并丰富。
除了去新地方或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外,还有其他办法延缓时间流逝吗?那就是有意识减弱习惯化和脱敏机制对我们的作用,多和孩子学习下好奇心,上班的路上多留意植物的变化,光与影的表演,对面行人的衣着和神情,多关注当下的时间,当下的事情。学会静观,在外时感受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洗澡时体会水流在身体淌过的触觉,喝茶时细看茶色,轻闻茶香,慢品茶味。没有了脱敏机制,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真实而迷人,我们不再会觉得厌烦,我们的内心会平静下来,感受当下和现在。
六、把7天假期过到10天的方法
那对于假期中的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时间过慢吗?把7天假期过到10天长吗?
有,那就是我们不要重复每天的安排,不要把假期在一天天睡懒觉、吃饭、打麻将中度过,把7天有意安排的不同些,你可以出去旅游,或安排一两天去周边没去过的地方,或和不同的人聊天。
你也需要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尽量丰富化些,早上起来后,改变下在家里吃早饭的习惯,可以去附近小吃摊吃个早饭,然后挑一条不同的路往回走,看看节日的街巷有什么不同。或者去菜场走走逛逛,看摊主和顾客怎么讨价还价。回家后,可以陪妈妈做做事或唠唠话,或者陪孩子玩游戏看绘本。到10点多,可以在阳光下找一本书看看。中午吃饭后,可以做做家务,洗碗时静观水流在手背的感觉。下午可以学点自己兴趣爱好的东西,看个视频课程或研究下孩子的教育方法。然后和某个朋友电话聊聊天,约个饭局。晚饭后陪家人散散步,回来找部片子,一家人一起看个电影。
总之就是不要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固化,并尽量分散化,多样化。这样你会觉得每天都有不同,每天都过的丰富多彩。
当你开始有意识拓展时间长度体验后,你收获的不单单是时间,还有当下的美好和真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