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条朋友多条路,这个道理人所共知,耳熟能详,无可厚非,古今亦然。春秋时期伟大政治家管仲,如没有鲍牙叔这个朋友,别说在政治上难以大展鸿图,甚至活的窝囊受人白眼,经商贪婪,当兵逃跑,哪点不让人鄙视?而鲍牙叔为之辨解,让其从尴尬中解脱。尤其箭射齐桓公,理应首身分离,是鲍牙叔力挺举荐,摇身一变,从囚犯到国相华丽转身,人们在瞠目结舌中感叹,幸哉管仲!更使人谛信,有一知己朋友,乐哉。是啊,有一知己朋友,遇到危难时,如在悬崖挣扎上抓住一条结实的藤蔓,如在激流求生中抓到一块木板,如在沙漠中踽踽遇见一汪清泉,那该是多么幸运的事啊!但是如果你在悬崖抓到一苗微乎其微的弱草,在漩涡里抓住一截不堪一击的小枝,有人在清泉中投了一包无色无味的毒粉呢?并非危危言耸听,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一段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
如果你熟悉司马迁《史记》和司马光《资治通鉴》,注意汉景帝和汉武帝那段历史,你肯定了解窦婴和田蚡这两千人。前者是汉景帝母亲窦太后的侄儿,后者是汉武帝母亲王太后的弟弟,都曾是两朝的主宰,当然都是外戚,都在景帝和武帝当基时立了首功。这个窦婴更不简单,不仅在平定刘濞为首的七国叛乱中功绩卓越,而且在改变太后“兄终弟继”中起了关键作用,对整个汉朝乃至之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勋。但随着窦太后的薨殁,汉景帝的崩驾,汉武帝的登基,窦婴昔曰的辉煌已成了昨曰的黄花,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当初窦婴为大将军时,作为诸郎小官的田蚡,如子侄辈般跪着为大将军恭恭敬敬地倒酒。而在窦太后去世后,王氏王皇后得世,田蚡也乌鸦变凤凰,而窦氏被边缘化了,人走茶凉,窦婴也成了落毛凤凰,昔曰门庭若市成了门可罗雀。在窦婴自怨自艾悲凉凄怆之中,有一个叫灌夫的人对窦婴却是格外的尊重,不离不弃。这对心灰意冷的窦婴来讲,无疑是雪里送炭,自是十分感动而厚待灌夫,两人情同父子,形影不离。但这个灌夫却是个刺头,尤其是在酒桌上,借酒使性,对那些权力在已之上的权贵极尽侮辱之能事,甚至对皇上舅舅当朝宰相田蚡也亳不顾及情面,几次耍酒疯奚落之,这对睚眦必报又极尽奸诈的田蚡又怎能容忍,于是向皇上奏了一本“灌夫家属横颖川,民苦之”,不幸也的确属事实。你灌夫本身屁股就不干净,纵容宾客和家人鱼肉乡里,民怨沸腾,还和当朝权贵较劲,不是找死吗?可恨的是还拉上人家窦婴。在太后的淫威下,灌夫被灭族,一个“族”字,那可是几十条鲜活的生命啊,包括天真无邪的小儿,耄耋垂矣的老人,还捎带了那位昔日位高权重,为救灌夫而得罪田蚡被闹市砍头的窦婴!
人们在为灌夫不值,为窦婴惋惜的同时,是否会深思,交友需谨慎,否则祸至身呢?如果在人生鼎峰之时,朋友遍天下,良莠不齐,一颗石子也许翻不起多大浪花,但在人生低谷时,一个臭鸡蛋,无疑于一颗定时炸弹,保不齐那时会爆炸,炸飞了他,也捎带了你。倘若灌夫夹起尾巴做人,仅和窦婴关系好,致于被灭族吗?如果他本身清廉贞洁,会引祸上身吗?如果窦婴对灌夫深刻了解,或劝他改正,或和他保持距离,以致于在闹市被砍头吗?这就为后人提个醒,交友需志同道合之人,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志向,惺惺相惜,相互帮衬,相互提携,相互提醒,如此或人生尽欢,或化险为夷,尤其是处于人生下势时更需如此,越是落魄时交友越需谨慎啊!
2022年10月26曰于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