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别谈钱,谈钱伤感情”,但很多时候,不谈钱就没有诚意可言,尤其是感情还没到至深至诚的时候。
比如,很多在线教育培训,为了广招学员,都会推出免费试听课,但试听过后,真 正报名的人数往往达不到预期。原因就是,白剽的知识,能学就学了,学到了是收获,学不到也无所谓,反正也没有损失。
但有些机构会设置一些门槛,比如1元试听、5元试学,或者9.9元学五节课等等。虽然门槛不高,但却能筛选掉一批以白剽为目的的学员,至少进了门的,是真的有心要了解这门课程的。
虽然任何人都有学习的权利,但愿意付出代价诚意求学的人并不多,能为了学习不惜任何代价的更少。
《论语·述而篇》记载过类似的事情:
子曰:“自行束脩(xiū)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脩”是干肉,一束脩,即十条干肉。孔子说:凡是自己拎着十条肉脯来拜师的,我没有不认真教诲的。
孔子开辟了“有教无类”的先河,在孔子之前,只有贵 族可以上学,但孔子收徒,不分阶 层,无论长幼、贫富,即使资质愚钝、身患残疾,甚至坐过牢的人都可以。后世就有人 质疑孔子,既然讲“有教无类”,那为什么还要收学费呢?
对此,朱熹注解时就说,“圣人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但不知来学,则无往教之礼”,说的就是我愿意教,但你也得真的想学才行啊,即使讲“有教无类”,老师也没有责任拉住每一个学员强行灌输吧?你交点学费,不过是表一下诚意而已。
另外南怀瑾先生还提出过另一种解释,孔子收学费,是为了表明忠心。在那个很多国家才有几万人的年代,信奉和追随孔子就有几千人,这可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啊。更何况这些学生大多都被孔子培养得有才学、有能力,如果造 反,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所以,孔子收学费,也在向国家表忠心:你看,我只是为了赚钱,我可没想别的呀!
以后别人再说“别谈钱,谈钱伤感情”时,咱就可以衡量一下了,我跟你的感情有没有好到可以穿一条裤子,有没有深到有钱一起花的程度。如果没有,该谈还得谈,要不然我看不到你的诚意,风险都压到我一人身上,我又不傻!
每日抄书经典,分享读书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