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1.3 近日读书随感

2020.1.3 近日读书随感

作者: 青山妩媚和Samuel | 来源:发表于2020-01-08 13:38 被阅读0次

    先生从图书馆借了本陈文茜的书,《陈文茜,我相信失败》说要急着还书,让我加急看完,我手头好几本在读的书了,有睡前读的,有泡脚时读的,有蹲厕时读的,那就先看这本文茜吧,他推荐林怀民那章,啥?《与妻书》的作者?噢,革命烈士叫林觉民,林觉民还是林徽音的堂叔呢。

    林怀民?从来没听说过他,先生强烈推荐先读写他那章,原来是文茜采访手记,1973年发起成立了云门舞集,每逢户外公演,几万人的地方,散场后现场无一片纸屑。居然成立都40多年了,云门也曾有过一次中断的时候,初创者们年龄大了,生子的生子,离开的离开,林怀民也离开了,跑到世界各地转了一圈,他们又都回来了,于是更加地以舞蹈为终生事业,简直就是为了舞蹈而生。林怀民的描述也没有多么渲染,而是很朴素的在讲述,可就是很感人。

    原来林怀民是在美国留学时接触舞蹈的,23岁才开始学跳舞,取得英语言文学创作硕士以后回台湾,开创云门舞集,中间过程非常艰难,到后面越来越火,全世界巡演,获得各种奖项,然而这些都不是林怀民所更为看重的,直到现在林还住在早年的旧公寓中,物质的丰富从来就不是他的首选。有的人生来就是为了艺术而存在的,比如林怀民,比如杨丽萍。

    有一次林怀民受邀在舞蹈开场以前做个3分钟的英文演讲,为了这3分钟,他精心准备:先是演讲稿就断断续续写了一个月,不断地修改,完了录了三次音,发到YouTube上,要做到最完美。在飞往巴黎的飞机上大约10几个小时,不睡觉,开始背演讲稿,同时不停地在纠正自己的发音。他很谦虚:说自己英语日常交流还可以,可是要上台讲话,就必须一个字一个字说清楚,特别是对法国人讲英文。

    林怀民还是个极其热爱读书的人,由于经常去国外演出,出去就要几个礼拜,于是每次出门都带1-200本书出去,以前很穷,寄书都寄海运,坐船,坐飞机太贵了,于是提前2个月把书打好包准备发走。可是某次不幸的是着火了,他的云门包括他的书,所有物品所有的心血毁于一旦。他这样描写书着火的情况:


    火烧的时候,那火一定高兴的不得了,几大箱的书,好好吃,一口气就吃掉了。


    林怀民的规矩:

    每一场舞蹈的介绍中,都会有这样的附加内容:1.本场演出约90分钟,无中场休息。2.迟到的观众只有在开演后15分钟有一次进入观众席就座的机会。如果错过,将无法进入观众席。3.手机铃声会完全破坏演出氛围,请将手机关机。4.闪光灯与相机瞄准时的红光点会彻底破坏舞台的绝美灯光,为了尊重每位观众欣赏演出的权益,请千万不要摄影录像。

    开场前,他会做15分钟的介绍,再三提醒观众必须遵守这些规定。

    但是,总是有人置若罔闻,不拿这些规定当回事。曾经不止一次地遇到有人拍照,闪光灯亮起时,他会立即停止渐入佳境的表演,拉起身边的舞伴,大步往后台走,留下一脸惊愕的观众。

    在北京保利剧院的一次表演开始前,他依然花15分钟介绍了自己的规矩,然后,坐到观众席上观看同伴表演。表演刚开始,他看到了闪光灯的亮光,立即跑上台,大声叫停了表演,对着台下嘈杂的观众大声训诫:"希望你们尊重舞者,也尊重自己!"等观众安静下来,大幕拉开,表演重新开始。

    展现艺术的同时,林怀民试图培养观众观看演出的好习惯。只是,随意惯了的观众真能够把一个舞蹈家的规矩放在心上吗?

    林怀民不留情面的举动无疑有了一定的震慑力,观众开始遵守那些规定了,只要观看云门舞集的演出,没人迟到,没人拍照,更没有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

    2010年,云门舞集在杭州西湖进行户外公演,演出吸引了近万人。当时,政府挺担心,怕这么多人难以管理。出人意料的是,不等志愿者打招呼,近万人自觉席地而坐,静静地观看表演。更让人惊讶的是,演出结束后,每位观众都低着头在草地上收拾垃圾,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这让林怀民很感动,当初他制定那些苛刻的规矩时,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行,但是他坚持了,哪怕得罪观众,哪怕中止演出,哪怕就此砸了舞蹈家的饭碗。事实证明,这些坚持是对的,如今,观众已经养成了很好的观看习惯。


    规矩是制定给别人的,同时也是制定给自己的,只有自己坚守了,别人才会遵守。


    前几天,读赵越胜《燃灯者》,里面有句阿波利奈尔的诗译的极好:

    “疏钟阵阵,钟声荡荡,我们的日子一去不返”

    于是买了李玉民翻译的阿波利奈尔《烧酒与爱情》,正本已没有了,花的正本的钱买的复印的本子。翻译的不一样,虽然李玉民译的也好,可是没有那种古雅之美。于是我上网查找,可是遍找也没有找到与之相同的译文。

    赵越胜文字极美,清丽、雅致。

    燃灯者已成为一种象征意义。

    《马太福音》中说,"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先生就是一盏放在灯台上的灯。他照亮了一家人,这家里有求善问道的莘莘学子,有漫游精神世界的读书人,也有辛劳于野的大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1.3 近日读书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sr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