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一次踏上陪伴之旅
2009年,大学社团组织官方活动,第1次走进养老院去慰问长者。
一走进养老院,放眼望去几乎都是老人,褶皱的皮肤,佝偻的背,花白的头发,有些不适应,他们那无神的眼神更让我感到不舒服。从那之后,我不敢再去养老院。到深圳后做义工,也会避开养老院的项目。
2019年6月,“常春藤”组织了第九期陪伴老人的项目:周六上午去养老院陪伴老人2小时,为期近4个月。
来回近4小时的车程,每周陪伴至少3-4次,还需要坚持4个月。参加这样的陪伴,需要一个巨大的决心。很意外,10年后,我竟然说服了自己,决定以一个义工的身份,走进养老院。
养老院距离市区很远,交通不便,摆在面前的是如何方便快捷的到达目的地。不少伙伴在本期活动的微信群中接龙拼车,我却感觉不方便,想静观其变。哪知,来了一个天使——亮。她主动打电话问:“我有车,是否需要一起去呢?看你方便,我们在选一个地点时间碰面汇合,一同出发”。就这样,亮载着5位小伙伴,开启了陪伴老人之旅。
二、与人相遇,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在正式接触老人前,义工组织和养老院的社工对我们做了培训,也做了心理建设。所以,在养老院里,虽然放眼望去几乎是老人,褶皱的皮肤,佝偻的背,花白的头发,但是明显的感觉老人是欢迎我们的。他们见到我们,主动招手微笑,眼里放着光芒。仿佛看见的是一群老小孩儿。
我陪伴的是位80岁的爷爷,在北京、湖南工作至退休的广东人。他记忆不好,刚刚和你说的话,在5分钟之后能像复读机一样再重复说一次。刚问了你叫什么名字,几分钟过后又问“你叫什么?”
他听力不太好,凑在耳边高分贝的话,他也无法完全get到你的内容。
他腿脚不算灵活,在拐杖的帮助下,才能慢慢行走。但是他并不闲着,喜欢到养老院的各个楼层走动。去了两次,都是要花10-15分钟找他。
第一次和爷爷见面,自我介绍后,也不知从何聊起。幸运的是,爷爷他能一直重复他年轻时代关于工作、学习和家人的片段:
“我在北京某部门某科研小组工作”,“国家第一次实现5架飞机同时在天上飞”“毛泽东奖励创新项目一等奖”……每次讲到碎片的工作经历,他的眼里都是带着光芒。
“我的中学语文老师是潮汕才女,叫某某某”,“大学时我放弃了文学,学了工科,觉得对不起老师”“回到老家,老师也理解这是国家的需要,但是要求我不能放弃写作”……因为老师的话,在工作岗位上,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坚持写作。他的写作得到同事、领导的赞赏。但同时,在50年代,因为写作,遭遇批判,下放到南方。所以,爷爷在聊天时,总是会说“我们那个年代真不容易呀!”
“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某某某,在上海做计算机科学。小女儿在深圳……”,会议起儿女时,作为父亲,也是洋溢着幸福感。
陪伴的老人是谁,新义工和谁搭档?在参加培训后,大家心里都会好奇。在同学有这样的说法,“分配的老人,一定是与你有关系的”。
“每一份遇见,都是缘分”。那么,这位爷爷他记忆不好,也爱走动,时不时的还写一写,是不是和我的情况很相似呢?我们同车的五个女孩子,有两个伙伴,她们曾在一个公益瑜伽上做过搭档,如今坐着同一辆车去陪伴同一位老人,真是“情深更缘深呀!”
三、老人,他也是人生之旅的镜子
陪伴老人2次,他讲的主题不变,他穿的衣服也没有变,但是却变出了有一些感悟。
感悟一:
人生短短几十年,在年老时,能够让你记忆深刻、回味无穷的片段真是寥寥无几。所以说,人生中的悲伤和快乐只是整个生命长河的一些点缀,有句话很对,“平平淡淡才是真”。
感悟二:
“好记性,当不了烂笔头”,当生活当中遇到一些惊喜、值得回味的事情时,如果能及时的用笔或者是键盘记录下来,等到来年老了记忆不好了,再翻出来绝对是如数家珍。(记下此篇文章,也是因为想保留记忆)
感悟三:
成就感,不仅在当下感觉好,年老时回忆起来,眼中也始终带着光芒,满满的成就感。这个成就不仅仅来自于自己的工作,还来自于自己的儿女。
感悟四:
老人内心非常的渴望听众,需要人的陪伴,即便是走路不方便,记忆不好,但是当有人在陪伴他、倾听他的时候,他也是开心幸福的。因为我听见爷爷说:“感觉跟你们年轻人在一起,我都年轻了许多”。
陪伴的事情,会坚持做下去,我想,镜子里的内容,也会更加的丰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