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家财万贯,不及汝瓷一片”,在当今瓷器收藏界,最珍稀者当属“汝瓷”。这种烧造于北宋中后期、釉色玄妙迷人的青瓷价值连城,历来被无数瓷人追仿,被誉为中国瓷器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汝瓷的烧造十分讲究,相传古人用当时汝州所产名贵玛瑙入釉,加之汝州的水土中矿物含量适度,烧制时温度、气氛、压力等“火候”条件,又与外环境的天气、温湿度、风速等配合精到,才得以调和成汝瓷那迷人的青色调——蓝绿谐和、冷暖适中,恰如雨后初霁的天空。
由于这种特殊的美感,近年来,汝瓷拍卖行情一路高歌,相应地,全国多地掀起了一股仿制热潮。然而,无论是瓷都景德镇,还是宝岛台湾,甚至连现在的汝州当地,即便技艺如何进步,工具如何发展,都无法烧造出与汝瓷比肩的作品。
这是因为,当初汝瓷烧造时决定其釉色的那些原料、外环境、窑火等纷繁复杂的、人为和非人为的元素,在近千年的时光更迭后或枯竭、或改变、或失传,使汝瓷的完全再现成为不可能。
可以说,是特定的地域条件造就了特定的瓷器,这是汝瓷成其为汝瓷的根据。其实,仔细想去,会展不也是一样吗?
不同城市,会展业发展环境不同,孕育出的展会类型自然也各有不同,即一个城市的会展有着一个城市的特色,正如一方水土烧造一方瓷器,往往不是他地别者所能轻易模仿的。
具体到东莞会展业来说,“工业展览”就是其显著区别于其他会展城市的特色。作为东莞会展的核心基地,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每年举办几十场展会,其中十有八九就是“工业展览”。究其成因,众说纷纭、各有道理,但笔者认为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点因素:
一是雄厚的工业基础。尽人皆知,东莞是老牌的制造业名城,如今又正迈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更高定位,在这一庞大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语境下,无论对于参展还是采购来说,立足制造业基地,提供产品贸易、设计创新、技术改造、设备更替的“工业展览”吸引力自然极强,这也是东莞会展业发轫和成型的源泉,一如汝瓷的原料,来源于当地的水、土和玛瑙。
二是优越的发展环境。环境之于会展业,恰似气候之于汝瓷,其影响力不可低估。东莞经济雄厚活跃,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区,“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地,东莞与多国多地区经贸往来密切,宜展宜观;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轴线,紧靠多个中心城市,又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区域辐射力强;配套齐全,酒店、餐饮、休闲场所密集,搭建、设计、广告、物流等服务高效,保障极其充足;行政支持力度大,专司部门、资金扶持、统一协调、安全保障、绿色通关……这些不一样的环境因素,孕育着不一样的东莞会展。
三是成熟的落地服务。如同汝瓷之烧成,对窑炉硬件的要求仅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是通过匠人长期摸索和积累起的,对“火候”的理解和把握一样,“工业展览”因大型展品较多,不仅对展馆承重有基本要求,并且对布撤展的动线规划和现场实施、水电气接驳、安全监管等服务要求更高,非经验成熟的展馆服务队伍不能胜任。
所以,产业基础、城市条件、落地服务,这些关系会展发展和业态特征的元素,好比瓷器烧造时原料、外环境、窑火等种种条件,共同作用、缺一不可,这才“烧造”出“工业展览”这一东莞会展业得以闻名全国的行业特征,一如汝瓷之“雨过天青”。
近两年,某邻城新造了展馆,同样喊出了“以工业为特色的展览中心”的相似口号,甚至以“国内首个”而自居,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姿态。
笔者认为,将“工业展览”用作新展馆服务定位抑或营销口号并无不可,只是有些概念需要厘清:展馆不过是“工业展览”的物理载体,一座建筑物,而“工业展览”能否发展壮大并终将成为一个城市的会展特色,远非建筑层面所能成事;更有一点,其无视前人成果而自诩为“国内首个”,未免有失公允,为行业所不平。
话又说回来,想要打造“工业展览”的会展特色,并非靠“喊”,也别指望建个足够承重的展馆就“大功告成”,没有特定的城市条件,没有十数年如一的坚持和磨砺,乃至以没有扎根成长起一批在全国甚或全球叫得上号的“工业展览”,甭说“国内首个”,很可能国内“第二”、“第三”也轮不上。正因如此,倒不如多费些心思加强展馆服务、一步步改善城市配套才是正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不然,恁凭你怎样高举高打、喊得震天价响,总不免有蹭前人名气之嫌,好比汝瓷之仿者,做得再有那么回事,终究脱不了一个“仿”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