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要给成功的人生下一个定义,那便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这一生。
纵观他人外界,可选的人生方式太多太多。如何定义、选取和完成自己的人生方式,不见得人人都可以做好。
给自己定个目标,无论是小目标还是大目标,每个人都可以做到。难以做到的是,所定的目标能贯穿于你所有的所思所为。如果这个目标没有长期跟随你,那就称不上是你想要的人生方式。
Mike Flint 做了巴菲特的私人飞行员十年之久,还曾为美国四任总统开过飞机,但他在事业上依然有很多追求。有一次,他和巴菲特探讨职业生涯目标时,巴菲特说:“你先把你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25个目标写下来。”Mike Flint 照做了。巴菲特审视了一下清单,又让他圈出5个他认为的最重要的目标,Mike Flint 也照做了。
现在有两张清单,一张是Mike Flint 认为自己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5个目标,另外20个是他认为比较重要的目标。巴菲特问 Flint:“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Flint回答道:“知道了。我现在会马上开始着手实现这5个目标。至于另外20个,并没有那么紧急,所以可以放在闲暇的时间去做,然后慢慢把它们实现。”
巴菲特听完后说到:“不,Flint,你搞错了。那些你并没有圈出来的目标,不是你应该在闲暇时间慢慢完成的事,而是你应该尽全力避免去做的事,你应该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它们,不去花任何的时间和注意力在它们上面。”
从中,我得到的两点启示是:首先,你要有首要专注的领域,这个就是你认为的最重要的目标,你能自由安排的所作所为都应当只围绕此;其次,有所不为才是对待次要目标的正确方式。这两点看似简单,要真正做到,并非容易。
人生本有很多种可能性,也因为这种可能性,让很多人迟迟不去定义自己。因为定义了自己的一种可能性,就代表失去了其他的可能性。这种想法本身没有错,但想法太初浅,同时给出了错误的行动指导。最典型的的行动就是:我要遇见自己,找到自己,然后成为自己。如果人生的时间是无限的,或许你可以做到成为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靠幸运了。
有些正确的认识是用来承受的。在行动上,我们需要更正确的认知。只要更稍微深入思考就能明白。如果不去定义自己,所有可能性都不会主动实现。因此给自己的人生及早定一个选择,并且甘于做此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你想做的、能做的、应做的,都会关联于你的选择。你的选择要引领这三个维度的交集最大化以及非交集的最小化。至于这个选择是什么,因人而异,只有自己能给答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种选择一定是和激情、首要专注的领域紧密相连的。
如果你的日常没有激情贯穿,那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的选择。例如很多人的目标是赚更多的钱。这当然无可厚非,甚至值得鼓励。问题在于,有时候这样的目标可以给你动力和压力,但无法给你激情。没有激情的注入,目标难以为续。然而,仅有激情也还是不够。如果仅有初期的激情,甚至连激情都难以持续。
定了选择,再用激情加强选择,最后要靠信念完成自己的选择。信念是一系列给行动带来掌控感和秩序感的理由和认知。
“我一定能行”、“我就是要坚持”,这是信念认知系列里最简单的一个。之所以说简单,是在于人人都可以想到,但难于给予有序的行动指导。这句话只告诉了你自己可以达成目标,但没有指明达成目标的途径。以至于想到这个信念,自己更加困苦。更进一步的思考是,通过专业的训练和刻意练习,才是我们达成选择的路径,而且是必经的路径。时间不是提升自我的最重要因素,挑战和练习才是我们成长的铺垫。
通过雷军说的方式:像工匠一样去写够10万行代码,把写代码练成写诗的感觉。可以成为专业的程序员。像“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要求他学徒的一样:拧毛巾、用刀、料理鱼等每一道工序,都要精准地练上无数次。学徒十年,才成为“职人”。其他的,无论是想成为专业的写作者、优秀的运动员、甚至是合格的老板,都需要经久不息的专业训练或练习经历。
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不要追求即刻满足。只有未成年世界里的简单需求才能是被即刻反馈和满足的,成人世界追求的专业目标和宏大理想,往往甚至需要十年以上才能得以见成效。
每个人都有“高估一年的变化,低估三年的变化”倾向性。因而你应该要经常提醒自己专注于三年后或某一长期的目标。例如创业三年仍没有满意的经营、工作一年暂无太多长进、健身半年仍还没有效果材、早起三个月便新生怠意...遇到此类种种,不应该是焦虑,也不必怀疑过去所做的作用。
“很多人陷入的最大陷阱是,他们根据结果来判断表现。如果他们赢了,他们就会因为他们做了正确的决策。如果他们输了,他们就会认为他们运气不好。”面对结果,只需要判断的是此项作为是否属于我的选择之列。若是便值得坚持。用“忽略结果”的方法来看待决策,它能够提高你做出高质量决策的几率。
当定见形成、能力变强,便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过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