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5年,一位年轻的学者,正在进行为期五年的环球之旅。
当他来到太平洋赤道附近的一个群岛时,发现了一种奇怪的“雀类”。
明明是同一物种,却长出了截然不同的喙部:
有的因为要从地上啄食,喙部变得坚硬;
有的为了吸食花蜜,喙部变得弯曲……
学者发现:这种雀是为了适应群岛不同的生活环境,而进行了各式各样的进化。
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这个学者就是后来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这种雀后来也被称为“达尔文雀”。
一只小小的鸟类尚且如此。
身处巨变时代中的我们,想要不被生活的巨浪淹没,更应该不停修炼,不断向上。
《原则》中有一句话:“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就是不断自我进化。”
人生海海,停止成长,只会迎接被淘汰的命运。
反观身边那些不断破局,走向更大成功的人,大都做到了:收敛自己,稳住自己,重塑自己。
年少轻狂,谁人不是有点成绩便显山露水,锋芒毕露。
待到见过风雨,历经坎坷才发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张扬只会蹉跎岁月,敛藏才能稳步成长。
25岁之前,京剧老生演员王佩瑜的人生,顺风顺水。
她没有童子功,11岁才入行,却是公认的天赋型选手。
15岁登台献唱,京剧泰斗梅葆玖便赞不绝口:“唱得真好!”
18岁,京剧名家谭元寿爱才惜才,主动为她配戏。
从此,“小冬皇”的名号不胫而走。
25岁,王佩瑜成为上海京剧院副团长,风光无量。
意气风发之时,心高气傲的她却决定离开原单位,成立工作室,活出新自我,“不做孟小冬第二,只做王佩瑜第一”。
然而,两年折腾下来,合伙人走了,工作室散了。
年少的轻狂,被现实的磨盘一点点磨成碎末。
思前想后,王佩瑜决定重回剧团。
当不再执着于彰显,只专注于提升自己时,她就找到了人生的原动力。
为了让更多人爱上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她开设公开课,将京剧和相声混搭表演,增加趣味;
登上奇葩大会,向观众展现京剧的魅力;
甚至尝试VR,开启京剧的新打开方式……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大批年轻观众走进剧场,爱上京剧。
王佩瑜却不居功自傲,而是谦卑地表示,自己只是个“京剧的传播者”。
而后,她默默转身,继续为自己、为戏曲注入新的生命力。
作家刘同说过一句话:“浮于表面都是风光,沉下心来自有答案。”
越长大越明白,做人最忌讳的是,木秀于林,人浮于众;处世最禁忌的是,驰于空想,骛于虚声。
锋芒过盛,只会被张扬裹挟,在优越感中止步,注定会吃很多生活的苦。
内藏光华,以求真的态度做脚踏实地的功夫,才能拥有行稳致远的人生。
收敛自己,不是卑微,不是怯懦,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