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外面下着雨,特别适合读书和思考,听了《樊登读书会》新上的《佛侣与哲学家》,书中主要是一对父子对谈生命意义,让我对活着的意义和对死亡的看法而明确;同时,我试着思考我以前没想过的一个问题:我们微信加了那么多好友和公众号,他们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使他们能真正为我们所用呢?以下是我简单的思考:
一、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的意义
我个人认为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都应该以迎合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点为最底层的目的。如果你关注自己的行业信息,那么能够帮你提供行业信息的朋友和公众号就应该是你留下来的;如果你关注自己育儿教育,那么能够帮你提供育儿教育信息的朋友和公众号就应该是你留下来的,如果你喜欢插画艺术,那么能够帮你提供插画艺术相关内容的朋友和公众号就应该是你留下来的......
二、微信朋友圈的管理办法
说是管理办法,其实仅是我个人的一个操作方式。也许公布这样一种操作方式会让有些人不舒服,但是就像佛家传道一样,你觉得有用就请效仿之,如果就得无用就请忘记它,忽略它。
通过点击发了朋友圈内容的“好友”名片——“设置朋友圈权限”——“不看他的朋友圈”,处理掉吧!不建议同时处理“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因为如果他人认为你发的内容对他们有价值或者是他们的兴趣点时他们就看不到了。同时,我不希望大家这么操作的时候有报复心理,如果他不看我的我就不看他的,请从“心”的需求来判断。
1. 为什么要从朋友圈开始梳理,而不是从添加的好友?
因为我认为,您添加的好友都是经过您同意和默许的,那么无论工作或生活或然有交集,还是保留为好,毕竟如果不联系就不会对您微信的使用产生干扰。而朋友圈,有些好友不发朋友圈,则您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设置他的朋友圈权限,只有朋友发了朋友圈您才能去评判他发的内容是否能为我所用。
2. 处理的方式
第一种,您可以现在马上从上到下翻一遍,一一去设置。(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像我这种本来好友就不到,发朋友圈的更少的类型)
第二种,从您确定您要这么操作开始,在以后的日子里您看到您认为该“朋友”发的内容并不契合您的价值观和兴趣点的时候就去设置,设置几次您将习惯这种操作方式,每次都能及时处理。
第三种,新增好友朋友圈权限设置:去翻读一下该新增好友的朋友圈内容,通过自己的标准去确认如何设置。当然,如果您的好友刚好不让您看他/她的朋友圈,那么也不要不开心,因为好友节省了我们的梳理时间,同时,我们也不要为了报复去同样设置哦。
我一直认为,设置是否让他人看我们的朋友圈的权限应该交给对方,因为他们才是最知道我们发的朋友圈内容是否符合他们的价值观和兴趣点。
三、微信公众号的管理办法
为什么我们要梳理公众号呢?
1、精力聚焦
一天24小时真的不够用,我们的精力和时间应该用于你认为最值得投入的地方。
2、摆脱密集恐惧症
每天每个公众号都会发一至多条文章不等,我们被这些公众号集中轰炸,我自己也因此犯了“密集恐惧症”,太多的公众号提示我没有阅读他们。宠幸不过来,所以我干脆就一个也不宠幸了。而通过我们的梳理就能使我们免于因为公众号数量的庞大而放弃阅读任何公众号。
3、精准阅读
精选公众号,能够保证每天我们都能完整的阅读,获取我们需要的营养。
微信公众号操作的评判标准与朋友圈的评判标准一致,需能为我所用。
微信公众号的操作流程和具体思路与朋友圈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 以自己的评判标准删除对自己无用公众号
这是梳理的第一步,在这个环节我们会删掉很多对自己无用的公众号,就像衣柜整理一样,扔掉我们不再喜欢和不能再穿的衣服,瞬间衣柜和内心都清爽了不少。
2. 再次删除价值不大、专业度不够或深度不够的公众号
和我们的价值观、兴趣点相关的公众号依旧很多,这第二步的梳理应该更深入一些,果断舍弃哪些鸡肋的公众号。请把这步的行为理解为在逼迫专业度不够、深度不够的公众号进行自我革新,提供的内容要真正的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3. 总结自己需要的知识模块,每个模块留几个公众号就好
审视自我,从自我角度出发总结自己需要的知识模块有哪些。比如,我需要获取行业信息、我喜欢的技能培训、我喜欢的读书模块......总结一下,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需要的特别少,而在细分模块领域做的比较好的公众号也就那么几个,我们只需要选择最好的那几个就好了。
这里有个小建议,供参考:对每个留下来的公众号再用一句话来形容,看是否仍能精简些,再精简些。
通过上面三步梳理,基本上30个公众号应该就绰绰有余了吧。
四、碎碎念
如今充斥在我们身边的物资、精神食粮不是少,而是太多,如何能够将我们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最有价值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以上仅是一家之言,搬砖尽情拍过来吧!
微信经过我们这么一整理确实清爽了,你以为这么就结束了吗?NO,NO,NO.精准获取我们想要的内容才是第一步,如何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模型将我们获取的内容加以整合,再输出才是学问的大成。路漫漫其修远兮,需我们上下而求索。
欢迎大家试着也去总结一下如何清理我们的APP,梳理我们散落在各地的笔记和灵感......还我们一个清爽的大脑。正如阳志平老师所说:大脑是个吝啬鬼,我觉得大脑是喜欢清爽、通透感觉的,神清气爽好不自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