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直以来,我们的思维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源头是来自《易经》的综合思维、归纳思维、类比思维以及联想思维,所以来自理工科的演绎思维、分析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实证思维就显得另类了,让人万万没想到也就理所当然了。
这本书里有很多反常见反人性反直觉的案例或者事实,看起来更像是一部科学思维的科普作品,不过有趣的是,因为作者厉害的文字功底,这本书读起来没那么枯燥。
整本书中谈到一些理工科思维的关键词,以此展开说明,并给出案例和分析,这样看来,作者不但在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同时也在用理工科思维写作来表述世界。逻辑,实证以及概率是比较吸引我的三个关键词。
佛教说因果,科学也说因果,不同的是宗教里的哲学部分强调“宇宙绝对真理”,而科学不,科学强调的是“有限的真理”或者“部分的真理”。在科学里有很多相关性的研究,但相关性并非一定产生因果关系。在这一点上,很容易因为联想思维或者类比思维而扯上因果关系。
科学是一个严谨的过程,甚至可能错进错出,即便是最顶尖级的论文依然有被推翻的时候,后来者通过实证,证明其结论的错误。但纵观每一篇论文的发表,都同样遵循一个规律:我们从个人感觉到客观事实,从客观事实到因果关系,从因果关系到能推广使用的机制。这样的闭环思维可能花费巨大的时间与精力,也正因如此,人类才取得了飞跃的发展与进步。
如果我等常人没有耐心或者专业知识看懂这些论文,那起码在思维中应该多少了解一些概率。现在的我们已经能表述上帝之手的结果,但仍然无法解释上帝为什么要这么做。虽然一旦能解释清楚,我们将会迎来思维,甚至时空的跨越,不过,在日常生活层面,如果我们仅仅能懂得,甚至掌握一些概率知识,生活也会变得不一样,至少,我们可能没那么好被欺骗。
可能有的人在表述的时候常常举出一些案例来,就像语文老师教的那样,需要有足够的论据来支持你的主题,但是案例也被称为个案,原因正是它代替不了整体,所以一旦有了一个反例,那么整个表述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直达目的的力量,因为存在幸存者偏差。
有可能现象让你蒙蔽,有可能文字把你绕晕,若不能拨开云雾见青天,那就耐心点,守着云开见月明。就算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也需要明白,科学是成年人的东西,不应该抱着谦卑的情绪“仰望科学”,正确的视角应该像下棋一样,俯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