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点共读了两个小时的《柏拉图》真正书面上的内容只读到两页多。我做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有些时候导读老师说得太精彩,竟然忘记了做笔记。虽然读了杨绛先生翻译的《斐多》,又在得到上听了对《柏拉图》的解读,但是细读文本时,听导安仁老师解读,只能听,不会提问,也没有自己新的思考,无法跟导读老师进行深度对话。“我感觉还是大家的储备不够,准备也不足,只能单纯听一些,要形成更好的吸收或对话,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因为我们的不足,安仁的讲解就不得不照顾我们的理解,于是速度上慢下来,内容上就想办法给我们做补充,面就展开的更宽。”小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问题。承认不足,坚持努力,争取下一周阅读能提出一点自己的思考。
坚持很艰难。前几天跑步,一天增加一圈,跑起来很轻松,跑完圈数就快走,达到一万步的目标就结束。昨日是跑步的第五天。下班回到家,特别特别困。躺了二十分钟。下楼去跑步,两腿像灌满了铅,拖不动。没有增加圈数,几圈下来,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可能是跑到了一个临界点,坚持,坚持,扛过去就是一片新天地。这样想着,就没有那么累了。人过四十五,基础代谢急剧下降,我只有不断调整饮食的数量和种类,才能控制住体重的飙升。这一个月都试着想要把体重将到年前,都以失败告终。每一次好不容易减下两斤,一顿饭就回去了。
下午到新都听讲座,本来是关于家校共育,后来改为教师专业发展主题。一个个观点,有真知灼见,有案例对接,如果专注倾听,一定会引发老师们很多思考。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现场300多人,拿着手机埋头苦干的人很多。中途没有休息,我需要上厕所,因为坐在前三排,我想从后门悄悄出去,才发现前面几排坐得稀稀拉拉,后面却添加了很多额外的凳子,很多老师宁愿坐后面拥挤的凳子,也不愿意坐前面的空位。出去的时候,发现礼堂外面还有不少人在用手机或者活动身子骨。这个主题内容确实理论多一些,没有做互动式或者体验式培训,以讲为主也是最常用的。倾听时间长,也的确容易疲劳,似乎怪不得参培老师们出现这样的一些现象。只是细想这样培训的效果,导师很难满意,学员的收获也差强人意。为了提升效果,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一是培训内容可以事先调查参培老师的需求,按需罗列菜单,老师们可以进行有选择的培训,激发老师们的主动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二是培训方式尽量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研讨,全员思考并分享展示出思考,再加以导师的点拨, 提升培训的有效性。三是营造一个学习的场域。学习的发生,建立关系是第一位的,导师和学员之间如果有情感的互动,就能消除陌生感,营造出一种人人专注倾听,专注思考,敢于主动分享的生命能量场。
共读也好,坚持锻炼身体也好,思考培训也好,都是为了让教育生活变得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