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习惯逃避》
作者:李国翠
近两个月,我读不少的心理学书籍,而这一本是让我收获最大的一本。
这本书一下子戳到了我的内心:探讨一个人的成长,是因为人是经验的奴隶,每个人都活在过去的经验里,并将它当做法宝,却浑然不然。而我们必须警惕这种所谓的经验,让自己退出一种一无所有,一无所知的状态再去审视一切,我们才真正的能够走得更远。
这是一本回避型人格的自救手册,一副苦寻的良药,带着你真正的去理解恐惧,害怕的根源。
你有没有特别害怕冲突?
为了避免冲突,你就刻意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动牺牲自己的利益,以求与别人保持一致。但这样的次数多了,就会在群体中丧失表达意见,别人也会不考虑你的感受,完全将你当做透明人。
作者说:逃避只是一颗暂时的止痛片。
书中纠正了一个认知误区,我们总以为与别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获得别人的喜欢。而事实并非如此,人们不会喜欢一个毫无主见,胆小懦弱的人。
而一个人在群体中的价值,跟他自身的能力有关,而不是跟讨好别人有关。
唯有可以做的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面对害怕的事情,我们选择逃避。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依然受着潜意识的支配:
1、我注定不可能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2、我不配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3、我不能失败
4、我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人生是个自我预言的过程,大量实践证明:你选择相信什么,你就有可能得到什么。有人会相信“挣钱很难,钱都是节省出来的。”,于是就有大量的精力用来节俭。
巴菲特给了一个非常犀利的评价:一旦你有了省钱的脑子,就不会有精力去培养一个挣钱的脑子,所以你穷的很稳定。
我们一直用一些消极的预言,想法来固化自己的思维,于此同时,时常抱着一种受害者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如何摆脱受害者心态?
1、学会自我负责(受害者的根源:自己不能对自己负责,总想着外界对自己负责)
2、学会宽容
3、培养重建自我的能力(重建自我先是重建思维,多去)
4、懂得感恩和付出。
你明明很优秀,可为什么依然很自卑?
这取决于一个人早年期间与父母的相处,形成的核心自我。一个自信的人,从来都不会对核心自我怀疑。而自卑的人,核心自我是不被认可的,并不断的通过外在取得的成就去摆脱这种不良的核心自我的体验。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甚至也误解了一个事实:一个人外在优秀不优秀和内心自卑不自卑其实是两码事。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说,外在优秀正是对内心自卑的一种补偿。
那如何走出自卑,建立自信?
1、接受自己是凡人的事实
2、走出自恋和完美主义
3、更新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a、经常拿自己的不足与他人长处比较 b、只关注自己不够好的地方,忽视自己做的好的地方)
归根到底,这本书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麻烦不会因为你暂时的逃避而凭空消失,只有学会刻意面对,才能彻底打开明亮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