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写作,也报了市面上一些水平参差不齐的写作课,但其实听的励志故事再多,也不如沉下心来多练自己的笔头。
2018年最后一个月,我逼迫自己的方式就是加入了一个讲师发起的写作日更打卡营,每天日更打卡,坚持下来就可以得到一对一指导。报名的时候,运营官也有做过问卷调查,也要求附上作品链接,表明这个打卡营也要有筛选的。我很喜欢这种方式,因为同伴的质量其实很重要,如果能碰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便可以互相鼓励,坚持前行。
写作本来就是一个孤独的苦差事,要不断不断的把自己的生活阅历做挤压,也要保证高频高质的输入。很多时候,其实是自己把自己打倒的,因为坚持不了,因为长期投入看不到回报,也因为太孤单。所以听到很多前辈的建议都是,可以找寻一起写作的伙伴,共同成长。
从进打卡营的那天起,我就没想过放弃。其实是,从写作的那天起,我就没想过放弃。我会一直一直一直写下去。
但很可惜,取经路上人丁太单薄。
每个打卡小组被分配了4个人,但从第一天开始,我们组里就只有3个人出现,打卡。有一个人压根儿就没任何发言,完全僵尸。
一周之后,只剩下两个人,可怜巴巴。小群的组长是轮换制的,每天要做好小组的打卡统计工作,而唯一剩下的另一位组员对这件小工作的理解又一直掉线,打卡不及时,完全搞不懂规则,我就像是讨厌的检察官,一直拿着小鞭子在后面抽。
我挺生气的,倒不是因为剩下的这位组员没能按时统计打卡,我不介意一直承担组长的职责,这没有什么。我只是觉得,为什么只有我在重视这件事情呢?为什么找到一起奋斗努力的同伴就这么难呢?既然参与了报名,又为什么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日更确实是个不容易的事情,最难就在于不知道写什么。从最开始,我还会按照投稿文章的模式来写,到现在,完全就是怎么开心怎么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对,到这里,我也才反应过来,原来日更就是为了筛选。不是都说喜欢写作吗?不是都说要成为写作者吗?拿出作品来啊,拿出时间来啊。如果喜欢写作,那日更的时候就写点自己想写的文字出来吧,随便写,写给自己爽。如果做不到,恐怕也只是看到写作背后的利润了吧。
写文赚钱这件事情看似门槛不高,成为现代斜杠青年的首选,但真正做到成为大V,成为KOL,每个行业都要付出相对等的时间和磨练,都不容易,也都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想到《奇葩说》里詹青云有一期的论点,我简直不能更同意:
“公司用高薪不只是想买你的时间,它想买你的效率,买你的注意力,买你的创造力。这些东西是用钱逼不出来的,它唯有喜欢可以带来。
我们常常考虑金钱的力量,知识的力量,爹的力量,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喜欢的力量。”
听故事,倒是常常听到“写文三个月,月薪破万”的例子,但背后没有说出来的怕是常人难及的苦练,还有坚持所有苦练的喜欢。
写作是件有惯性的事情,只有随时能写出段落,才能在此基础上添加、删减、修改,最后才成章成篇。也只有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才会逼迫自己从生活里随手拈来想写的东西。
很多写作课里都会说,写作其实无所谓天赋,多写多练,总是有用的,我开始明白。日更就可以练出写作的惯性,这是基石,有基石才能添砖加瓦,建成高楼。
我知道简书里也一直有日更打卡的活动,所以就算打卡营结束,我也要继续更下去,因为热爱。
这样我也就释然了。我能做到,我会重视,而别人不能,只是因为我们对写作这件事情的喜欢程度不同罢了,无谓对错,我也没有站在制高点指责的立场,这是每个人的自由。喜欢,不能勉强。
刚才写了一篇发布时被意外砍半了,所以也无法连接前面的思路。就这样吧。喜欢就写下去,也许就莫名其妙形成了这写作的惯性,一天不写都难受了呢。
自己给自己打个电话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