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宋姐电话的时候,她总会提到一件事:找对象。
“要是遇到合适的,就处着看看。”
与本科时候的态度截然相反。16年上大学的时候,宋姐千叮咛万嘱咐,要以学习为主。
可能看我上了两年班,还是独身一人。眼看着研究生毕业就要奔三的年纪,宋姐也不由得焦虑起来。
27岁,听起来有点悲伤的感觉。
25岁和28岁,是两个世界。
前者是毕业两三年,后者是步入婚姻组建家庭。
关于爱情,我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关于婚姻,不能没有爱情这个基石。从小时候起,我便独自一人,照顾着历代星辰。
一个人吃饭睡觉,追剧散步,运动学习等等,这么惬意的生活,我好像没有理由来找一个人破坏氛围。
朋友说,如果这个人,像一样热爱生活呢。
我会张开怀抱,热烈地奔向他。
可是现实中,我没有遇到这样的男生。
前不久,和大学的一个朋友取得了联系。在我的印象里,他活泼开朗,乐于助人,阳光上进,很有思想。毕业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破碎了他的考研梦。我们带着简历四处投递的时候,他在医院的ICU中昏迷。毕业第二年,我们在小小的公司加班加班,拿着几千的薪资,他在家修养。
第三年,我来到了校园,开启新的生活。他也顺利康复,能够自行生活。
和他通话的一个多小时,我听着他对于那场事故的描述,听出了他声音中的不甘。最宝贵的几年,往往决定着后半生的选择。
还有他和喜欢的女孩的故事。
女孩和他同伴,一个是团支书,一个是学委,由于日常工作的交接,自然熟络得更快。
日常约饭,一起学习,一起出去玩耍,男生在学校的楼阁里布置了一场浪漫的蜡烛仪式,准备表白。当女孩来到亭子的时候,感受到了窘迫,拒绝了男生。
理由是,我们做朋友吧。
之后,两个人就像这件事没发生似的,跟之前一样交接工作。
大学四年,男生追了女孩四年。
我以为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不过,听到后来,男生去W城考,找到了女孩,女孩带着她的好朋友一起见面,餐馆是女孩定的。
那一刻,心里有了定数:这是一场单恋,男生感动了自己。
可能是旁观者清,男生问我:“你觉得女孩是什么意思?”
我不愿意敷衍,“她不喜欢你。”
之后,我建议男生把心思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男生犹豫了很久,不愿意接受,总觉得女孩在吊着他。
之后的话题,我少了听下去的欲望。
男生很执着,一厢情愿的执着,在我看来,算是纠缠。毕竟女孩已经明确表明,不要再发消息。
让我意外的是,一个人与社会脱节三年之后的模样。
满脑子都是爱情,站在回忆的制高点上裹足不前,对自己迷之自信。
有人说,旅游可以很好地检验一个人。在旅途过程中,看他对待陌生人的态度,解决突发情况的能力,以及照顾人的行为。
现实中,我们很少有机会与对方进行一次出游。更多的交流,体现在社交软件上。
所以,我是通过交流方式来剖析一个人。
对于及时回复的男生,很难不在心里加分,至少说明你在他心中的分量。
对于爱好运动的男生,我会不有自主地联想到阳光。
面对爱读书有自己想法的男生,我会想要靠近,一起探索知识的深海。
我没有遇到这样的男生。
学校的男生都很好看,身上有一股干净的少年气。毕业后,很多人很快就沾染了烟缸气息,是我想要退避三舍的。
我没有遇到一个热爱运动,真诚上进的男孩,甚至很多时候,他们给我的感觉,很普信,莫须有的自信。
在爱情来临之前,我想要,扎实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