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佳茗
春天的大地谁把春天打翻了?写下这只个字,一个省略太多的问号百般诘责,很多个庸常到无以复加的场景累积起来让我瞬间不堪重负。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没有难过的心思,只是日常的每一个细节缝缀着人生的马褂,时光缠绕的时候,恰好我在。散落一地茉莉,满坡野菊,鸢尾逶迤的田野,缤纷五彩地让我看不过来,在若干年前,它们就一直在那里,美丽着,凋零着。
其实,在写作的机缘巧合中,感动的刹那往往不是凭空而来的。写作,是情感升华的砥砺和打磨,只要你尚不麻木和冷漠,就会有所触动与内省,这应该是灵魂表达的初心 。 文字一直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困境无从勘破的时候,文字理想是精神明亮的出口,更是人生风尘当仁不让的较好救赎。我自认为从小就很苯拙,才疏学浅,虽然我多么地热爱这个喧嚣尘上的功利的世界,极富人文战士的精神,可是相对于世故的风云变幻,心地的善良与单纯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最近一直在买书,大家都知道“当当网”,一直想要买一套最新版的“张爱玲全集”跟“莎士比亚全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我一直想一探究竟,最恰当的也是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潜心的阅读。阅读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于每个人不可或缺。有一间墨香盈室的书橱是可喜的事情,文字是一种引领,岁月汲汲繁华,生命举重若轻,世间太多的不完美,于是有了乌托邦之梦。
倘若你问我最爱什么,可能我一时答不上来。凡事都有一种凄美,要么存在的凄美,要么就是如烟花般转瞬即逝的凄美,一个“最”何其有限和随意!我比较喜欢自然,不仅仅指绿意盎然的自然万物生,还包括做人的自然率性,不矫柔造作的率性,本质上的慈悲为怀,对人对事常存温柔心。人与人之间,岁月与人之间都可以沟通无障碍。这样的深思熟虑还不够具体,你如果一定要问,我一定得回答的话,我会有些无奈的沮丧和歉意:我只能择其简单的告诉你一
佳茗本人我喜欢孤独。或者说,我属于孤独,彻头彻尾的孤独,极致简单,没有后悔。我喜欢简单地读一遍莫言和路遥。当年我看到梵高的画,就只看到一些光影缤纷渲染而已。及至人到中年的此刻,只要看倪云林的山水泼墨,排山倒海的重复地勾勒出宁静的线条就想要投身其中;而再看到梵高,会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那么动人的画已非画本身了,它们是画者与观画者要面对的一夜山雨。收割后的田野。幽隐的森林和艳俗的向日葵。抑或只是一段过期不候的心情,寂寞与孤独彼此接纳了,沉溺了,从此水乳交融。
二十五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渡期,于我而言,曾经尚未走远,未来遥遥无期,二十五岁是坎坷人生的分水岭,我在,我又不在。幸福还远在天边,前途未卜,一日不济,一树花开,只为欲来的风雨交加,醒觉的悲欢人生。二十五岁以前我是踌躇满志的女孩,曾经浪漫多姿的梦境刚刚有所依傍,曾经动荡不定的初心刚刚尘埃落定。在这个年龄,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勇毅与智慧,信心与活力,刚刚步入“我在”的境界,这时,我刚刚开好认识自己。既然上帝对所有的人是公正的一视同人,既然上天有好生之德,对每一个人都一样,歌德可以成为歌德,雪莱可以成为雪莱,我为什么不可以做那个真正的自己?
由于家在乡村,生活并不富足,很多人很多时候只有求取温饱,别无奢望,除了书籍,除了与大自然相熟,对于文字,书籍之外的事物并不热衷。只是经济的不景气,未能衣食无忧,哪还有闲钱闲情去买书读?我的童年正感上国家“计划经济”的尾巴。粮要粮票,肉要肉票,布要布票,糖要糖票……十四岁以前,我几乎都在拣旧衣服穿。看到父亲为数不多的几本泛黄的线装书竟爱不释手,一有空闲就会坐下来翻翻看看,一些简单的人物素描图被我视若珍宝,爱画画的心就在那时候开始播下了种子。所以,我对读书的向往不知道有多大,对书藉的热爱亦十分地空前。手里只有教科书可读,除此之外,不知道的太多太多。书中世界五彩缤纷,古今中外,浩若烟海的文学宇宙里,有孔孟,有曹雪芹,有泰戈尔,有鲁迅,有张爱玲。先学做事,再读书,在环境的催迫下,读书之外,带弟弟妹妹和帮父母分担家事成了我每天必修的功课。来自身体障碍的绝望如影随行,在行动上落后于旁人已成定势,无法改变。初中阶段作文越写越好,我开始接触冰心的文章。也读鲁迅,读巴金,老舍的文字,遂而有了写作的萌芽。对大自然的亲近是美好的体验,在一簇簇映山红前哭一场也不会有人取笑。一定有因为我的原因,母亲更辛苦,父亲更惆怅,他们嘴里没有说什么,但是他们的心里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我感觉得到他们紧蹙着的眉宇间隐匿的深深的叹息。
当然也不知道该如何让父母的眉头舒展。他们是那样的顺命,而我,也是前所未有的孤单。后来写日记,涂涂抹抹一些心情,类似于小语笔记,写过,哭过,笑过,也就忘了。心里知道活着是一种幸运,就如晋代陶渊明的《归去来辞》那样,繁花似锦,只有南山。看山河岁月,乐而忘忧,以至于能倒背如流了。多少年以后,人生的道路曲折无已,耽于庸常,一切并非我想像的那样一马平川。“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托孤松而盘桓……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此情此景权当理想了!
然而生活总会出人意料。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烦恼无处不在。孩子适时而来,婚后的我充其量只是一个全职的“家庭煮妇”,全职的。重点是这后面三个字,只有一层意思,如果业余不写字的话,这一生一眼就可以看到头了。
说来很惭愧,我一直没有办法很专注地游走在文字里。一直是一个有轻微“神经质”和“怀旧情结”的人,很容易被所谓的“责任”束缚,被当下的身份角色及处境“设定”,反过来也可以说我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不那么咄咄逼人的“淑女型”女人。你可以动用脑海里贮存的关于好女人的所有词汇来想像我,包括“柔弱”这个词。假如要我另外取一个笔名,我愿意用佳茗这两个有些禅意的字来证明我的处世态度。深入骨子里的淡泊让我在内心深处是一个悲观主意者。半生坎坷,无从周全,岁月沧桑,生命薄凉,周到与圆满成了我潜意识里的人生理想。用了一年多微信,在公众号上写了一些浅陋的文字,沿习微信昵称便于微刊编辑联系所以我的笔名最后定下来用了“佳茗”,顺手拈来,但是也有我一些初衷在。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的茶文化蕴含了悠久而深厚的人文。我既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自然爱茶了。闲暇时光品茗喝茶,清理自己的思绪,故而有一个“茶道”的讲究,我不太懂,但是心里是很向往的。儒家思想与茶艺相仿,都是以静为动的境界,知世故而不世故,中国式的处世之道用心去揣摩还是可以弄明白的。简单地一句话描述过来就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固守清白,胜过茶香。“佳茗”即品茶中的较高境界,脱离了庸常的浮躁而后生,远人为却修饰的自然醇香的好茶的味道,不仅仅是此时此刻的邂逅,而且是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于是我欣赏这两个字。
我一直喜爱中国文化的厚重的底蕴,只要不是过于生涩晦僻的思想我都乐于去了解去研究一番存在的合理解性。当然我不是浅尝耴止地去研究,我必须博览群书,让自己的视野立足在灵魂的高度,再去看梅花三弄,高山流水,看史记,看左传春秋,看李商隐,看李煜,杜甫,看鲁迅和孙中山。由于女人的本性使然,更多的时候我并不泛滥“壮怀激烈”的豪情,而更倾向于做那个“侠骨柔肠”,诗意满怀的小女子。小女人,大情怀,我给自己定义的“自我认知”就是这样的。
中国的女性不都是李清照那样徒然吟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清愁添消瘦过于消极了,我喜欢明朗些的心境,在我看来,代言历史的大诗人杜甫也有美得不行的相看两不厌的好句子:“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我一直喜欢诸如“诗经”这样的比兴手法和象征艺术,也喜欢中国水墨画的浸染意境,丰富的存在感执着而蕴藉,涓涓细流融汇了百川千泓,沉淀了理想的深情,动人心弦的真挚让我爱不释手。
美好的纯真总是不幸地被世俗深藏甚至抹杀。我轻易不能说出囗的摄人心灵的美丽的纯真,只在我的字里行间能够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而孩提时代以及少女时代的我曾经多么富有地拥有过这两个字。是什么时候街上有雾了呢?山路会因着风雨而一路泥泞了呢?太多的市声太多的粗俗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它丑陋狰狞的本来面目。俗世的叹息就是真实的人生,千百年来试探着每一个风尘仆仆的过客,岁月如浮云,人生如逆旅,诗意已经不再了呵!我不愿意苛同于流俗,我没有心机,不谙世故与城府,我方向感极差,我是路痴,我可能会在一片乱象中迷路。内心深处的我一直处于流放的状态,在一种和旁人不一样的憧憬与痛苦的人生里奔忙,我实际上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母亲生我在秋天的一个向晴的清晨,从此我的沉重的命运像一块大石压在了她流泪的心上,我不怪命运多桀,我实在深爱澹泊的秋天,这海阔天空的一季有我生命的另一种华美,感谢命运,让我忧伤,让我痛并爱着,让我漂泊。
没有了虞美人的歌谣了吗?在我生命的中途上我孑然独立,经历了漫长的雨季,踟蹰雨中,我没有带伞,袭人的微寒宁谧重复地镌刻在我的心头,在忙碌而无实质意义的困顿的现室里总是有太多应付太多无奈太多妥协,“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流连早已被挤迫而逃逸到时空而外了。而无数的猝不及防的心情溜到我的笔下,变成一个个心事重重的符号,不都是蔚蓝的晴空了。成年以后的岁月里或悲或喜依然如影随形,我独坐品茗,氤氲清香盈室,我笔写我心,冷暖自知,更多一些是为了与生俱来的做人的责任与恒久的理想而谨慎地如临渊薮、如履薄冰地走过来,不能轻慢,不能走神。既然很多时候我们身不由己,就不再奢求什么,闹中取静,拥书而坐,或可唱一支舒缓的歌,画一幅拙朴简单的画,至少我爱山、爱树、爱一段音乐的时候,山接纳了我,树相伴着我,音乐包容了我
。关于文字,关于写作,关于诗歌,我只能留下只言片语的感动。尽管由着率性的路径往前走,寻找水源,清澈的流泉,浪花般的云朵,绵延的芳草香,晴翠的蓝天,歧路不到的地方,流年不侵的地方,风雪不染的地方,是自己的内心。自己是自己的荆棘,自己是自己的茉莉,自己更是自己的现世安稳。倘若可以重新来过,还要做今生这样一个自己,感谢磨难与苦厄让我成长。无法远足,心可以至。世界那么大,每个人所能抵达的却那么小,所以,悲观只不过是悲观主义者的形式,内敛而为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的仪式。她静笃而庄严,无关其它。读过很多可圈可点的文字,莎士比亚,歌德,雪莱,泰戈尔,高尔基,鲁迅,巴金,路遥,白先勇,席慕容,龙应台……等等文学匠人的走心文字引领了我。遂而钦慕写文章的人,连带他(她)的名字一并喜欢了。古往今来,因文而名才是真的。倘若一定得在名字上加一个姓氏,没有比你姓谁就是谁更简便了。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读书和旅行都好。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点点滴滴用心走过的曲折岁月里铭记的是永远不会陈旧的快乐和感动。我是一个相当自律的人。也十分心疼父母子女。自己从来不愿给旁人添麻烦,凡事尽力亲力亲为。
茉莉如雨惯常六点钟起床,洗漱十五分钟,一天开始了。房间里地板还算干净,桌椅也一尘不染,厨房窗明几净,昨天晚饭后当下已做停当,淘米,切南瓜,添加适量小米定时二十分钟熬稀饭。看看角落里的绿色植物很精神,在明亮的窗户透过来的光里成静物中的画,看上去让人心生愉悦。孩子的闹钟响了,他自己整理好自己的事情去上学。早餐打卡,去学校食堂就餐,他会跟我打招呼再走,顺便带走生活拉圾,偶尔忘记关掉他房间里的灯。
时间尚早,我全力以赴,洗衣服,半个小时吧。习惯了手洗,洗衣机可能多半用来洗被套等大件衣物,长年累月下来,我的手指、肘关节时有痛风。晾衣服在室外,一件一件去晾晒。清晨的风沁人心脾的清凉,枝繁叶茂的栗树和大腊叶树上麻鹊唧唧喳喳欢腾着,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声问候。村里净化环境的工作做到位了,组长负责制,每天有人专门打扫,建了花池,种上了药菊,茶花,鸡冠花,柚子树……我的居所外边有花池,父亲间种了紫罗兰,含羞草和三叶梅,三叶梅正灿烂的盛开,微风拂面而来,这应该是我看到的最由衷的微笑。
身为母亲,一日三餐,柴米油盐,衣食冷暖,都归我管。我没有时间低眉悲伤,一切刚刚好,我在,我在。有机会出去走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一种幸运。郊区小型农贸市场人声鼎沸,摊点云集,物质丰富,基本上应有尽有,买卖之间井然有序。地上的水渍又让我举步踌躇,就近挑些青蔬,一块豆腐,一条鱼。回家的时候走人行道。人行道有很多岔道接口,南岭大道的双车道十分畅通,环保洒水车定时在给绿化带走廊喷水洗尘。紫薇花花团锦簇,大樟树迎风的叶片透绿的亮着,很招摇。车来车往,公路上的上午十分繁忙。路旁鳞次栉比的各种招牌的小店门面,人人行色匆匆。我亦是其中一个路人甲。
近郊区域处处商机,看上去是这样。早餐店一家挨着一家,药店、美发店遍地开花。几百米之距数家洗车店,人行道上常常会被各种车辆占道。隔着弃置已久的郴嘉铁路,青山蜿蜒,每天路过视野,那是墓园的方向,四年前,母亲已长眠在那里。我不能去看她的墓地,我知道她就在那里。山里有休闲农庄“都市桃源”,有水库、桔园,村里能人多承包山岭做养殖场,鸡鸭成群,瓜果飘香。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若干年后,乡村的格局面貌不再,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工业化加大,已成必然趋势。也会带来虚高的经济,拥挤的人口密集度,新的繁荣和新的问题考验着政府的管理实力。期待一切越来越好。
一路折回,阳光愈加温暖起来。归置好买回的菜,磕磕碰碰,开始准备简单的午饭。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除了在生活上尽力做到家常的温暖,别无他求。一直无法静坐读读书,坐久了就头晕了眼花了,贫血、低血糖、心肌缺血与我为伍,也有耳鸣的症状。深秋时节,大腊树依然青葱郁郁,高高的树冠上重重垂着一串串椭圆的籽儿,将熟的样子,深深的绿。
就在老家门前的一棵经年的栗树下,少年时的我常常伫立发呆,尤其是盛夏时节,蝉鸣聒躁,不舍昼夜,更是令我无限惆怅。我去哪儿都要深思熟虑,不是非去不可的话宁愿一直宅到老。后来看了更多的书,当互联网普及的时候,许多慕名以久的书都成了必选项而一一被我收入囊中。在这篇泛泛而谈的随笔结束的时候,仍然借用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辞》的一段话收尾吧:
一一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已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于我而言,植杖耘籽是不可能了,临清流而赋诗可以有。逾不惑之年,除了胸怀赤子,且行且珍惜,细水长流地慢慢地走,其余的都不足挂怀,,别无他求。如果舞文弄墨能留住岁月的痕迹,即便是春天打翻一地,又有什么关系?
谁把春天打翻了佳茗 2016/11/10,初稿于郴州
2018.8.18日添加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