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阳明心学 052

学阳明心学 052

作者: 自然ziran | 来源:发表于2023-10-13 11:04 被阅读0次
    摄于贵州龙场 阳明文化园

    《薛侃录》6-3,第11-17小节。

    阳明先生首先谈到“闻誉而喜,闻毁而闷”

    其实,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常见的表现。不管我们的身份是什么,我们常常都会无意识地表现为这样子。

    从更深一点的层次来讲,是因为我们的心中有“我”,有我才会这样。这里的“我”,是小我,这个我特别喜欢听别人的赞叹,不喜欢别人的批评,所以小我就是有私欲之心的那个我。我们学习阳明心学的目的——就是能够更多地去除那个小我。否则,我们会像一只木偶,被情绪操纵、被别人操纵。

    听到赞美就开心,听到别人说不好的就闷闷不乐,如此这般,我们岂不是活在别人的“操纵”当中?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良知清澈、判断准确、心生万法呢?!先生说这是不得不察的。

    “名与实对”

    务实和务名是相反的。先生这里讲的务实,不是说我们去工作就是务实,坐下来看书、休息就不是务实。而是在说,一个人的心不要有“水分”!

    一颗质朴的心,才是务实的心。我们心里的水分,就是那颗好名的部分。

    学习致良知,能帮助我们把心里的水分挤掉,回归到空灵、质朴、真诚的样子。这即是我们的道心。道心发用,就能心生万法、应变无穷、体用一源。

    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其实是一源的。

    仰望星空就是去追求、去学习、去提升自己,脚踏实地就是去认真工作、好好生活。二者实在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不可分开。

    阳明先生还作了一个重要的补充“疾末世而名不称”。作为一个君子(或追求君子境界的人),是不希望看到一件事情,就是自己所得的名声超过了实际情况。这种事情,君子耻之。有圣贤志向的人,也不会喜欢“声闻过情”。没有相应的成就,却给自己加上很大的名声,这不是真君子所乐意的。

    接着,先生又讲:“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悔悟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常常会遇见的。

    但是悔悟也要有正确的方向。我们在心里升起的那份惭愧,主要是要有力量去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天到晚悔恨过去,把自己弄得情绪化,甚至不自信。这就是先生说的“因药发病”,陷入了另一种病痛和私欲当中,最终适得其反,拿不到想要的结果。

    此处警以自省,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现自己的过失和不足,定去改变,不得留一分一毫,更不要厌恶自己。一个厌恶自己的人,一定也不会放过别人,这并非好事。

    阳明先生的弟子替圣人争分量,看上去是一个多么不靠谱的问题。他们说尧舜是多少、孔子是多少......这个场景很熟悉,因为我们自己心里也曾经这样想过的,甚至会问出来。我们总是不踏踏实实地去修习用功,但是讨论圣人如何,处于什么地位,他们之间什么关系,各自分量如何,有多少事功,在世界上(历史上)的地位如何等等。圣贤外在的功业,是不需要这样去看的,我们切不可去替圣人争分量。

    在先生看来,他的四大战功,只是做了一些“没紧要的”事。因为在他的心中,战争本来就是不得以的事情,最重要的应该是“消变于未形”,就是不使人们产生战争!比如防火大于救火。这才是一个圣贤要努力去做的事情。

    因此,圣贤都是化育人心,而不是等战争爆发以后,再去做救急和弥补的事情。

    阅读阳明心学原文,我也是隔着几百年的弟子。有种直接与先生对话的感觉!

    当我感觉到直接与先生对话的时候,心在这一瞬间感受到纯粹。多么希望,他的智慧变成我们的智慧!

    不去为圣人争分量。只要在自己心上去找到更加存粹的良知之心就是。

    话说回来,又是励志,励志不是稀高慕大。不是说我们都要去做多大事业,而是要立志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当我们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之后,才能作出怎样的事!

    再来,又是一句先生的经典:“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

    心外无物,心外无法。

    如果我们没有一颗去私欲的心,又如何能够做得更大的事业?因此,我们要看着结果,去心上努力,找到自己那颗智慧,又充满力量的心。这才是我们做事业的那个因!

    最后,关于“上智、下愚”,先生只强调了一个字——肯。

    先生说:“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圣贤总是肯励志、肯勤学、肯改过、肯责善......而我们普通人,总是不肯。有时候闪过一些想要的念头,但往往总在淤泥里打滚,还不肯上来。最后泥污不堪、疲惫不堪、烦恼不堪......圣贤文化,总是看了看,就觉得知道了,再没什么可学习的,反正自己的小日子过得还可以。

    阳明先生在这里给我们道破了一个“天机”——吾性自足!圣人可学而至!

    生逢太平盛世,立于大好时代的天地之间,我们完全可以下苦功夫,修炼自己的人格,达成更高的能量和境界。

    人一己百,人十己千。

    去私欲、存天理。精进不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阳明心学 05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mn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