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15天的社会实践结束了!带着不舍,带着对孩子们的期望,带着对下一年活动的渴望,我们离开了。离别没有眼泪但是不代表不伤感,不代表我们舍得这里的孩子,不代表我们舍得一起度过的15天。

想起这15天的点点滴滴:第一天我们满怀希望的踏上了前往刘举楼村的路途,经过4个多小时,虽然路途颠簸,但是我们一路上欢声笑语,对接下来一起的生活充满了希冀。当我们到达这个地方,虽然条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艰苦,但也不算太乐观。我们安顿好自己的东西,开始搬桌子,搬凳子,收拾教室,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路上的颠簸和收拾教室的劳累,同学们都早早的休息了!准备第二天的正式上课。接下来,两周的支教时间,虽然我们知道时间很短,教给孩子们的认识可能很少。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用心去教育孩子们,让孩子体会到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就拿我来说,我向孩子们说,老师是内蒙古的,孩子们都很惊讶,是啊!内蒙古,对于一群山东乡村里的孩子是多么遥远。可能对于他们来说,走出他们村子,到镇上,或者到市里已经是很远了。所以,我想和孩子们说的就是,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我们生就生在这个村子里,我们的根在这个村子里,但是我们的枝叶是长在泥土之外的,我们的世界是在外面的,而不是在我们的村子里。所以把自己的眼光往长远看!外面有你喜欢的世界。课堂上,我教他们知识,让他们放远眼光,好好学习,走出这片土地。课下,我带着孩子们玩耍,叫他们玩自己喜欢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爱好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也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经过这两周的支教,我发现了这个村里的一个现状。村里每一个家庭最少都有两个孩子,更多的可能有四五个孩子的。就拿四年级班里一个女同学来说,她现在11岁,她有一个19的姐姐但是姐姐不在上学了,她有一个8岁的妹妹在上1年级还有一个4岁的弟弟。我不知道她以后会不会和她姐姐一样,但是,我觉得这个现象在村子里很普遍,在17~19年龄段的孩子们,基本没有在上学。我想说的就是,家长对孩子们的学业不重视,我们让孩子把眼光放远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可是孩子的家长可能不会这样想,所以我们在最后一天举办了一个家长会,就是想改变一下家长想法,让家长看的远一些,让家长不要耽误孩子们的学业,让家长们去好好培养自己的孩子。其实,我们所做的是有限的。但是我们愿一直把有限的事情无限的做下去。为了孩子,更为了我们自己。

临走的时候,我送给孩子们一句话: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我觉得送给孩子们,更送给我们。
撰稿:冀博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