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网站地图
美文美图
最新动态
你好,欢迎访问
好美文阅读网
个性皮肤
搜索
网站首页
美文
文章
散文
日记
诗歌
小说
故事
句子
作文
签名
祝福语
情书
范文
读后感
文学百科
美文摘抄
节日文章
名家散文
网名大全
座右铭
口号大全
面试技巧
说说大全
阅读答案
诗词默写
流言蜚语
节日祝福
好句子
经典台词
谚语大全
亲情故事
友情故事
表白情书
工作报告
活动总结
心得体会
专题汇总
美文网首页
闲言碎语2
闲言碎语2
作者:
云飞扬_511f
| 来源:发表于
2022-02-13 20:17 被阅读0次
弟弟发来一个 小视频,北京下大雪了。电动车座椅上厚厚的积雪,地面也是皑皑白雪。但在忻州,毕竟是虎年初春,不过是正月十二,本应春意渐浓时刻,一场迟来的雪花不期然地出现,似乎在找存在感,怎奈雪花有意,时间无情。地面渐已转暖,有的地方雪花刚落地,就化为无形,也有些比较寒冷地方还有积雪,河曲等路段都暂停行驶。看着窗外的雪花翻飞,很想知道老家的雪下得怎么样。
2022的年过了,可是关于过年的记忆慢慢在脑海里闪现。今天特别想说说有关炕的故事。
老家平遥梁坡底村多以砖窑为主。窑洞里的最明显的陈列就是那盘炕。过去家家如此,一盘炕倚着旧式窗户,占了窑洞的一半。印象里冬天最向往的就是热乎乎的那盘炕。下了回乡的公交车,三步并做两步走,最想上炕歇息,也最想见到炕上的奶奶。
梁坡底村东新堡的七间窑洞是上世纪80年代初修建的,最早窑洞建好,但没钱打围墙,于是夯土搭建起来墙院。大门很小。远没有现在的规模大。据说最早批的地基是六眼窑洞,但是奶奶和叔叔们商量,弟兄们多,建成了7眼,所以窑洞就小了。当时在东新堡也是最大的院落,现在似乎还是。窑洞常规尺寸,炕依然占了一半。最早7间窑洞里只有三间有炕,其中一间还放着乱七八糟的东西。最常用的还是最东面的那盘炕,保留了很多的生活记忆。
奶奶从小和她的奶奶一起睡,当然睡的是相隔5里的东泉的娘家。后来嫁给爷爷,搬到了东新堡旧院的三间西窑。那三间据说有200多年历史,是爷爷刚挣钱后专门买下,把家从山上的赵家庄迁来,从此梁坡底成为我们新的故乡,赵家庄成为记忆里的故乡。自从三间老窑洞分给三叔和四叔家后,偶尔回去想探寻小时候生活的点滴记忆,但总是大门紧锁。偶尔院门开着,家门锁着。门窗紧闭,窗棂破旧,所有的记忆被封存,并随着岁月被风化。
奶奶从小在炕上生活,家里姊妹们多,太多的针线活需要做,于是她和她奶奶就把炕当成了生活的主场。奶奶在嫁给爷爷之前,还曾嫁给一个在兰州某商铺当小伙计的人。过去山西人经商能力实在了得,四通八达,经商足迹走遍全国,而且是拖亲带友。这个爷爷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回家结了婚。婚后一个月就又去了兰州。只剩下奶奶留守。其实更多的日子是在娘家生活。后来这个前爷爷赶着送信,正遇着黄河汛期,一脚踏入淤泥,再没出来。再后来家里得知消息。奶奶的婆婆家比较开明。毕竟奶奶才20刚出头,如花似玉的年龄。于是问她愿意守还是走。奶奶的妈妈也是女强人,做主让奶奶回来。于是返还了结婚要下的首饰,奶奶又重新坐回了自家炕上。
奶奶家人口多,养着骡子,在当时就算是富庶人家了,不缺奶奶的吃喝。家里姊妹们多,又热闹开心。可是奶奶的妈妈总觉得不能让姑娘老留在家里。于是四处张罗。一天,一个足有1米8多个子的男人走进奶奶娘家。这个男人就是爷爷。这一年奶奶25岁。奶奶的妈妈听人介绍了爷爷的经历,很感兴趣。于是爷爷趁着从离石回乡探亲的机会,到了奶奶娘家。两个村子隔着4里。爷爷从离石回来也是走着回来的,去东泉也是走着去的。家里有四个姐姐,可能老奶奶已经去世。没人提醒让他稍微打扮一下。他就胡子拉碴,一条裤腿高挽,一条吊着,就这样走进未来的老丈人家。
爷爷进家门的消息早被妹妹们告给正在炕上做针线活的奶奶。关于基本情况早已知晓。比她大15岁,在离石经商,父母已逝去,一过去就是当家做主。奶奶是不大愿意的,年龄太大了。后来又听说他的打扮,像个老头子。满心里不愿意。可是架不住她妈妈的紧打慢劝。毕竟25岁,在当时是很大的年龄了,而且还结过一次婚。照这么看来,女性的社会地位在这百年内其实没有多大变化,尤其是年龄大的女性。于是奶奶被不情愿地劝着上了爷爷娶她的蓝轿。
爷爷和奶奶都不是头婚,按照风俗,奶奶穿蓝衣,坐蓝轿,安安静静就去了东新堡旧院。上间窑洞娶她,下间炕上还放着一个病人。好像是爷爷的第三任妻子。其实两人没生活多久,这个奶奶就病了,爷爷让他的个姐姐帮助照料,其实也是有一天没一天的了。然后就娶了奶奶。我不只一次问过奶奶,你不怕吗?她说不怕。很快那个苦命的奶奶去世。奶奶当起了这个家的女主人。
本来想着是要过好日子的。爷爷本来很能干,现在又重新成家立业,奶奶又年轻。凡事以奶奶为主。让去离石生活,她说离不开她妈。挣回的银子奶奶自己做主买地。后来爸爸叔叔姑姑们相继出生,炕上实在是挤,又花了不知5千银元还是多少买了最西面的一串院落。几年前我还去过。挺好的一串院子。因为住着人,院子还保护的不错,修的也很讲究。院子的大门口专门留有养牲畜的地方。据说当初买的时候,爷爷可能想着他的五儿不好好念书,但养骡子养马是个好手,一眼相中,很快就付钱。
院子刚买下,就被土改分家产。刚到手的院子就没了。他们全家为避难,也离开了三家窑洞的热炕头,辗转到城里流浪。后来成分定了以后才又重新返回,自此开始贫穷的生活,重新开始我爸这一辈的奋斗。
于是有了前面说的7间窑洞的修建。当时五叔是生产队队长,所以批了一块地。当时修窑的人工都没花钱,都是免费帮忙的。修建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分阶段进行的。但是,刚修好窑洞主体,奶奶就张罗着要住进去。从此奶奶就一直生活在这个院子里,将近30年历史,从身体康健,到需要拄着拐棍,后来搬着板凳行走,到后来不下炕,再到后来睡到炕上。炕成为她生活的重要载体。
奶奶在的时候,那间窑洞永远是暖乎乎的,人丁兴旺。每一个人回到院里,方向永远是这间窑洞这间炕。放假我们回去,窑洞总是排的满满的。每天早晨,热炕头的奶奶会早早起来,叠好被子,下地做饭,我们则是排排睡着懒觉。我还好,从小自觉,能够体谅大人辛苦。也会早早起来打下手。繁琐的早上饭做好,搬上小炕桌,炕又成为一张张凳子,人们合拢而坐。三叔人比较聪明,与奶奶的感情也好。每次饭时过来,奶奶就让吃饭,结婚不结婚,在奶奶眼里都是自家的孩子。三叔还会坐在炕沿,连说带笑与奶奶说着家常,逗奶奶开心。四叔来了多半是坐床,来时基本是吃过饭,或者很少吃饭,少言多语。五叔则是一从地里回来就躺在奶奶睡觉的位置,枕着奶奶的铺盖,带泥的鞋子就斜楞在炕头。父亲偶尔回去,也是斯斯文文的坐炕沿与奶奶攀谈。印象里二叔常常是拿钱回来,开始是安顿奶奶,这个是给你的,这个你帮我保存起来。奶奶就放起来,可是没过几天,连给奶奶的也被要回去还赌债了。姑姑总是忙碌的样子,很少白日里上炕。
白天,炕又成为做饭的橱柜。和面擀面切面,洗菜切菜,都离不开这盘炕。夜晚,炕成为一家人休息的地方。炕被烧的热乎乎的,刚铺下褥子,就被熏得暖暖的。躺下那一个通体惬意啊。好多年不睡热炕头了,至今想起来还是心里暖暖的。那年我带着孩子回去,乔晟5岁的样子,一家人坐炕上闲聊。乔晟也已老奶奶感情深厚,从后面搂着老奶奶的脖子,爬在背上。被我吆喝着,你老奶奶还能承受住你这摇晃?今年姑姑家孩子们回来,都还是抢着睡那盘不大大的炕,听姑姑说来,好有画面感。
每年开学的日子,炕又成为奶奶瞭望我们走的瞭望台。给我们张罗好,看着我们出门,然后就爬到床沿,撩着窗户外头的我们,直到我们走远。
好多年后,我还和父亲商量,我要装修那三间窑洞,在中间窑洞装锅炉,想让炕暖起来,还不要因为生明火而变得更干净,让谁回去都能推开门住,让那三间窑洞变得有人气。这也曾经是五叔的念想。当然我还有私心,我想让父亲晚年生活的舒适点。让他生命里对我爷爷的崇拜,对他兄弟们这么多年的奋斗成果实实在在地延续下去,也想让我在这里延续我的童年生活。
但是生活着着实实地打了我的脸。叔叔们相继离世,父亲也病逝。在生病的日子,忙着沟通找医生看病,护理,根本无暇顾及维修。和弟弟说过多次,也都是落实在嘴上,心有余而力不及。以至于后来父亲回到村里,都没有上炕睡过一回。好多事就是这样,想的是一回事,实际情形又是一回事。父亲最终只是走了才短暂睡在冷炕上的门板上。
那一年姑舅弟媳妇甜甜开车带着我们重访赵家庄,一路盘山路的尽头就是荒芜人烟的赵家庄。也是传说中的赵家庄。据父亲讲,他时候被爷爷带着清明节上坟。早晨早早地吃过饭,爷爷和他就出发了,然后走半上午去了赵家庄。上完坟,然后到他侄儿家吃饭。当时爷爷的侄儿还没有搬下来。村子不大,房屋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有的甚至倒塌。我特意看看了家家户户的炕。房子不大,房梁坍塌,炕也有很小,现在也沦陷,很难想象一盘炕上如何挤下7、8口人。不管如何想象,庄户人家赖以生存的那盘炕早已不复存在。房子后面不远就是各家坟地。当时的我站在那里还想,前院后坟,怎么住呢。天黑了就别想出门了,太害怕了。可是当时的人们就是这样生活的。
关于炕的故事还有很多。我小的时候,每到冬天,善良的姥爷就来忻州了,给我们做饭。姥爷善良,来时总拿一瓶地道的香油,因为爸爸爱吃香油。姥爷很勤快,小伙计出身,做饭打扫家。父亲很敬重他。让他到对面的正房去住。他非要在对面的小房里住,后来特意给他修了一盘小炕。至今还记得姥爷给我讲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故事。后来姥爷年龄大了,怎么也不肯来了。我们回去探望他。在舅舅家吃过饭,他就很自觉地回到他的老宅。我们也随同去。虽是旧窑洞,可是很干净清爽,炕上没有乱七八糟东西,被子总是叠得整整齐齐。当时已经80多岁的人了。锅台都擦得很干净。我们塞钱给他,他总不让我们给他,每次给总得一番推脱,我们还得告他要藏好钱。
在宁武我们也睡过炕。一间小房子里的一盘炕,一家人睡在一起。那也是难得的记忆。可惜印象并不深刻。前段时间,去忻州古城西园,看到居民留下的旧窑洞,从外向里看去。也是一盘长长的炕,挨着窗户。窑洞有深没宽,炕也是很窄,很难想象过去要睡下8、9口人。
今早,朋友说我又有城市生活,又有农村生活,当时感觉愕然,后来才明白意思。还真是,在农村的童年记忆成为后来的幸福回忆,以至于后来看到,乡村里放羊汉赶着养群走在贫瘠的黄土坡都感觉好亲切。农村睡大炕的那段日子成为一段的温暖的回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温暖”渐行渐远,常常不自觉陷入不开心中。但是曾经经历的那些事,给予自己温暖记忆的那些亲人成为我心中温暖的源泉。只要心里有暖,生活必然有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闲言碎语2
本文链接:
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oflrtx.html
延伸阅读
那年盛夏诗歌
环境监察队工作总结范文
优秀教师学习心得范文
华胥引的读后感300字
《Its red》教学反思范文
农资购销的合同范本
竞选中队委优秀演讲稿
辞金蹈海的成语解释
《世纪宝鼎》公开课教案设计
因为爱你,所以牵挂
今生今世红尘醉——美到
一个90后的内心独白
致已逝去的高中年华
深度阅读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阅读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情人节
母亲节
重阳节
清明节
端午节
植树节
元宵节
妇女节
愚人节
圣诞节
父亲节
教师节
儿童节
劳动节
青年节
建军节
万圣节
平安夜
光棍节
中秋节
国庆节
感恩节
腊八节
更多话题
栏目导航
摄影
故事
互联网
读书
旅行
热点阅读
问题来了!拔掉网线几秒,再插回去,原本的 TCP 连接还存在吗?
插画—女孩与猫咪
看图学写诗
水生
心塞
一定得看哦
黑夜里谁为你点亮一盏灯
有个困惑
周日的繁忙
2.12书写营:Push!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