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人只活到二十岁和三十岁就已经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不过变成了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不过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罗曼罗兰
还记得你小时候说过什么吗?你长大后要做什么来着?唔,好像是一个科学家,好像是一个老师,又好像是一个医生。
可长大后的你是不是还有过仗剑走天涯的梦想,希望凭着自己一双手触碰那天,抚摸那片地。
终于,你要开始自己的生活了,你自己的生活,但是,你的父母跟你说:
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吧,赶紧找对象吧,结婚吧,生孩子吧,于是你决定乖乖听话,把自己的那些小想法当作年少轻狂封存起来,接受‘过来人’的这些意见。
但是,你确定?你确定这是你想要的生活?
问一下那个窝在家里不敢出来的自己,那个门里面,就是你以为的整个世界了是吗?
昨天因为一篇文章我被段银(弗兰克的助理)吸引,并主动加他好友,几次对话后他和我聊起了大学最让他骄傲的三点经历。
001为大公司设计运营公众号
002在简书一年写了30万字
003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父母期望的专业。
面对第三点,起初,他遵循着父母的意见,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学校,学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渐渐却发现自己如同被束缚在了一张巨大的网中。
很多时候决定我们能力的就是选择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无数次“我都是为了你好”的说法。而,实际上结果并不如意。
刚高考完,我想起我的一个小学妹,她本来是我的下一届而现在成了我的下下届学妹。去年是她第一次参加高考,看出来成绩还不错,开始填报志愿。
在女生选择志愿时,经常会被身边长辈说,“女孩子嘛,稳定稳定就好了啦,一个月六七千够了,不然你还想怎样?”
或者就是,“女生不要读研,年纪大了连对象都不好找。”(应不应该读研,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绝对不能因为这么一条无稽的理由来否定)
那时,小学妹的父母就强烈建议她填报师范类的学校,理由是“当老师好啊,你看多轻松。每年都带薪休假,寒暑假都有,以后也多时间照顾家庭。”说实话,我以为她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会计,没想到她执拗不过父母,还是按照父母的意愿报了师范。
在她去上学后两个月,她选择退学了回去重新读一个高三。她非常委屈的和我哭诉,每天都很煎熬,感觉特别没劲,她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不喜欢这样的课程。
她因为不敢反抗对父母倾诉自己喜欢的专业,认为父母也是为了她好,不想伤了父母的心。然而,到头来是在折磨自己,于是开诚布公和父母沟通。她说,“我当时就是太听话了,才迫不得已多浪费了一年的时间”。
所以波伏娃曾这么说: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不论在成年还是小时候,他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通常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不管是端银还是小学妹,她们都是深陷父母所谓“希望你好”的想法,无形之中感情捆绑起来让你挣扎痛苦。好在,他们都是敢拼敢想的人,给自己选择了能冲浪并能接受大风大浪的地方,而不是只缩在安稳的专业内。
当他们奋勇站在父母面前说出自己决定的那一刻,他们就像要上战场的战士主动挑起另一份重担,那种闯荡的模样,是青春最美好的时光。
偶然见到了姐姐在高中时最好的朋友小琳姐,跟她聊了下才知道她已经从刚毕业签的小公司跳槽去了四大,虽然辛苦,但是体会到了外企的氛围,短时间内已经接触到许多不同的客户,很锻炼自己,谈到出差的种种趣事,小蕾眼里浮现出我未曾见过的流光溢彩。
很多人毕业纠结于去小公司还是大公司好呢?两个都有不同的优势,小公司锻炼机会更多,处理面更强;大公司各司其职,做好本分工作就行,上升空间很少很难。
这就是工作上对公司的选择。
记得毕业的时候,她家里人很希望她回去当地的银行工作,她坚持没有回去,毕业去了北京闯荡。
我问她为什么,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她的话,“我觉得我可能毕业很久都不会考虑结婚的事,可我一旦回去,不想结婚生孩子,会被当做怪物,我希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一刻的她像拿着一把剑即将出城而战的勇士,而还有很多人,像是守在城内瑟瑟发抖的平民。
所谓的稳定幸福的生活,其实不堪一击,受不住各方压力,甚至是父母,她们的不理解。
所以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在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能让自己冲得起浪锻炼自己的;过我们所想,愿世界都是我们所期待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