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碎片化学习,真的有效吗
来自网络
微信里关注了500多个微信公众号,有干货类、新闻类、专业资讯类等,经常性的打开手机,一旦发现更新的标题有诱惑力就会点进去,碎片阅读,而后点头、赞叹、说得对啊!再然后,一忙就忘记曾经看过了什么了。大量的时间用来碎片阅读,却对于个人提升没有很大贡献。
kindle里推送了一堆书籍:时间管理类、断舍离类、心理学类、理财类,但却很少有大量的时间用来专注的读书。上次读过的书是李笑来的《七年就是一辈子》,零零散散读了近三周才看完,最后还是因为接近deadline,强迫自己用了一下午和一个晚上的时间拼完。每次看到或听到别人推荐书籍,总是忍不住下载kindle版,打开率很低,阅读率更低了。
手机里面下载了一大堆关于学习的各类音频类、直播类APP。得到、朝夕、红点、赤兔、分答……早上洗漱的时候打开得到听当天更新的五条内容,晚上8点在赤兔、朝夕等直播中寻找主题契合自己的课程,边听边写笔记。偶尔还会打开分答,花一元钱偷听有意向的问题答案,听一些感兴趣的限时免费听的问题和答案。上下班路上或吃饭的时候还会将提前下载好的喜马拉雅中的内容持续在听。最近又开始听樊登读书会的内容,每天恶补视频音频课程。
没错,看上去好像时刻都把自己浸泡在学习中,但个人成长速读却远没有自己希望的那么快。
这是一系列碎片化学习的过程。曾经喝过不少指导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进步的鸡汤,施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忘了!忘了!!又忘了!!!这其实是一个学习的误区:以为自己在努力、期待自己的快速迭代,实际效果却很不堪。这时候,你可以只是处在学习的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进阶。
这种盲目四处接触新的信息、迫切期待学习进步的阶段,可以成为“苍蝇阶段”,这来源于一场非常知名的科学实验。
2、像苍蝇一样四处乱撞
昨天跟妹妹聊天说,坏了!淘宝店中上新的电子内容有好几个人下单,可我的电子版内容还没制作好呢!这算是商业欺诈吗?
妹妹相当无语,你读书、听课、写文章、还要做各种号,竟然还开了淘宝店,你到底想做什么?妹妹毕业后就在外企工作,闲暇时间喜欢翻译,从不更新朋友圈,微博几年前就已经断更了,注册了简书账号也只关注了翻译专题,每周一定期参加翻译活动;而自从有了宝宝后,又计划通过给宝宝讲故事的同时开发制作音频栏目,最近在学习练声技巧和发音方法。相比较于妹妹的目标明确,我好像眼前有太多目标却又没有任何一条真正上路。
我到底想做什么呢?时代在发展,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铁饭碗什么时候会被新科技颠覆突然面临下岗,怎么能不培养自己多几项技能呢?但究竟该培养自己什么方向的能力?
想起科学家们关于蜜蜂和苍蝇的实验,科学家们把几只苍蝇和蜜蜂放进一只透明的玻璃瓶中,瓶口背对着阳光的方向。于是,几只蜜蜂持续不断的向着阳光的方向飞翔却不断碰壁,几只苍蝇却四处乱飞中撞出了瓶口获得自由。
苍蝇和蜜蜂一个向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一个却漫无目的四处乱撞,两种方式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适合的阶段有所不同。
感觉自己现在就像在四处不断撞击的苍蝇,多处尝试,小幅试错,期待能有一两处收获。
我知道,只有顺利度过“苍蝇模式”的阶段,真正确定了一两个发展方向,才可以转型到“蜜蜂模式”,对着明确的目标死磕。
3、去碎片化,系统学习
来自网络
什么是“蜜蜂模式”?9月份报了一个理财课程,通过近一个月的时间系统的学习了理财的一些内容。所谓的“蜜蜂模式”就像这样,去碎片化,找准定位后系统学习。
如果你已经确定了学习方向,那么需要的是系统学习这一方向的知识。学习的方式其实很多:系统阅读该方向的书籍、网上搜索这方面的专家关注他的个人微博微信号等,还可以搜索一些课程系统学习,也能加入主题社群和一群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但只有系统性的理论学习还不够,更多的需要不断的可以联系。根据“一万小时理论”,如果你专心于某一项技能或者方向,那么在这一技能或者方向中努力积累经验到10000小时,那么就能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但“一万小时理论”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经常被一些鸡汤博主们忽略,那就是:
刻意练习。
在有指导、有反馈的情况下进行的系统性的一万小时刻意练习。
而所谓碎片化学习、个人摸索的路径,哪怕真的经历了一万个小时也很难达到专业顶尖的程度。
结语:
在学习过程中、在寻找进步途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去碎片化、系统学习,同时在个人摸索的时候,不忘寻找指导、随时获得反馈少走弯路。顶尖的技能等于边学习、边实践、有反馈,再加上一万小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