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风趣,爱戴的管我叫"巧姐",这个名字我喜欢!叫出了我的爱好,叫出了我的悲哀,叫出了我的喜悦,叫出了我的精神!叫出了我的一世情缘……
还是在我记事起,大概是上小学时,那正是自然灾害和苏联卡脖子时期,饭吃不饱,衣穿不暖。计划经济的结果是:每人每月大人二十八斤粮票,孩子二十三斤粮票,(分粗粮,和细粮),半斤食油,二两芝麻酱,过年半斤花生,三两葵花子,国家贫穷,没有副食,只是这些是吃不饱肚子的。有好吃的妈妈都要紧着留给父亲吃,父亲是一家之主,要上班,挣钱养活我们一大家子,兄弟姐妹之间也经常为吃饭的问题发生口角。每年一人六尺布票,做了被褥就没有衣穿,大家过的都是这样的日子。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不会相信,那时我们从没穿过衬衣衬裤,到了冬季为了保暖男孩子们空身穿着妈妈做的土质灰色或黑色的对襟棉袄,都是腰间系根草绳,那个样子真是影视剧上都很少看到,苦啊!真是苦极了!
自剪 自裁 是毛衣
一切一切的苦难,我们都承担了。我们虽小,但都很懂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早早的就想替辛苦的父母分担一点压力。那时我家住在铁路宿舍,铁路宿舍在永定门外(现在的南三环里百荣商业区)铁路宿舍的家属来自五湖四海。一到天热,为了生计,大妈,大婶们(现在都称呼阿姨)都各自出来在自家门口或是大树下纺线的,做针线活儿的,纳鞋底的,糊纸盒的,孩子们嬉笑打闹的,用功学生看书的,干什么的都有,真是穷日子穷打发,苦中也有乐。就是这个时候,我跟大人们学会了纺线,学会了编织毛衣,学会了纳鞋底,学会了针线,学会了踩缝纫机。那时每月妈妈都要给我零花钱,不多,五分钱。那时的五分钱能干什么呢?能买到一柳棉线,我把每月的五分钱攒着到年底就是六毛钱,再买上十二柳棉线,就利用课余时间给妈妈织了件紫红色的线衣,这是我在苦难中的第一件小作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经常给家人,织个帽子,织付手套,织双袜子,只要能拆的,能利用的都利用起来,我们的生活有了小小的改善,不再受冻了。正应了那句老话:穷则思变。大妈,大婶们见我妈就树大拇指:你女儿真巧!为此,妈妈很高兴,脸上堆满了笑容。
自剪 自裁 是毛衣经过了文革时期,参加了工作(三线工作于山区),远离了父母,锻炼了自己,坚强了意志。逐步学会了自己拆洗被褥,做棉衣。
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独立能力的增强,一切家务没有难倒过我。到了我们这一代,手里虽然不缺钱花了,但国家仍处于贫穷,好多东西还是需要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这样又逼迫我自学裁剪,买来裁剪书本,经过日夜的努力,数月学会了自裁自剪,开始为家人改制衣服。第一件就是用我的旧呢子外衣给儿子改制了一件很时髦的御寒的外衣,黑色加上红灰格子呢边,漂亮极了!人见人夸!嗨!小子,你妈真巧!哎,又是一个"巧"字,心中无比自豪!
自剪 自裁 是毛衣
再以后,一家人的衣服都是由我来制作。有空也帮同事们,邻居们,朋友们做衣,做裤,做裙子等。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人们的衣着,着装改变了,不再停留在自制,自足的观念上了。市场经济带来了实惠,服装的色泽,样式,都有了超前的改变,人们不再陈腐,而是与时俱进,赶时髦,追风不断翻新。人们有钱了,腰包鼓了,不再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了,市场丰富,应有尽有,都是买衣服穿了,买的样式好,经济实惠,何乐不为呢?这是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所谓的我这个"巧"人就失业了,"巧"人清闲了。
自剪 自裁 是毛衣其实在那样的贫困年代,谁家不吃饭?谁家不穿衣?谁家又不做衣?谁家又不织衣?谁人不巧?生活所迫,人人都一样,所谓的"巧"是逼出来的……
随着退休生活的开始至今我一直很清闲,穿戴,吃喝都由孩子们买,过着吃,穿不愁,无忧无虑的日子,人也变懒了,变呆了,变傻了。就在前两天我的一位好友,翠姐姐到我家来穿着一件漂亮的外搭,据说是她的老爱给她做的。哇,真惊人!一个男人手居然这么巧,有这么好的手艺!我,一个被人称为"巧姐"的人,二十来年什么都没做过,于是我翻箱倒柜找出库存布料,纱巾之类的也开始了老本行。裁剪之后,打开多年不用的缝纫机,已经锈迹斑斑,不能用了,没办法只好用手工一针一针缝起,现在老眼昏花的,我整用了两天的功夫缝起一件时髦衣,功夫是深深的,心情是快乐的,穿上是漂亮的!
自剪 自裁 是毛衣
心灵感悟:现在的我们不再被生活所困,考虑吃饱,穿暖的时代了,年轮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但不能改变我们的爱美之心,还是需要用我们双手开发我们的生活,去追求美,爱戴自己,用我们的巧手打扮自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美美丽丽,大大方方的增强自信,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优雅到老!活得轻松,逍遥自在精致的过好每一天,让我们幸福的退休生活更加的丰富精彩!
致我亲爱的朋友们!
写于2018.6.8.
自剪 自裁 是毛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