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写作课的读书笔记(二)

学习写作课的读书笔记(二)

作者: 姚子申 | 来源:发表于2018-06-21 12:31 被阅读0次

一、一切源自于一定义。

1.定义是什么?

定义是一个又一个的概念。

二、重新定义语言元素。

1.名词性成分是什么?名词是用来指称你能感知的某个人或者事物,管它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

2.动词是什么?动词是用来描述某个人或者事物的行为和动作的,也是可以被感知的。

3.形容词性成分是什么?形容词是用来描述我们对某个人或者事物的感知的。

4.副词性成分是什么?副词是用来描述我们对某个人或者事物的感知的感知的。

三、重新定义写作目标。

写作的目标是沟通。

1.你所表达的东西的确是处理过的吗?处理好了吗?

2.你处理好的东西,你确定表达正确了吗?

3.你表达正确的东西,对方真的具备理解的基础吗?

4.对方虽然能够理解,但真的会接受吗?

5.对方会表示理解,甚至会接受,但他真的会当回事吗?

6.对方有疑问的地方,你准备好进一步解释了吗?

7.对方产生误解的时候,你有应急的方案吗?或者对应的方案吗?

8.对方驳斥你的时候,你有足够好的心理准备吗?

四、重新定义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就是让对方明白自己之前不明白的道理,了解之前他不了解的事实。

五、重新定义修辞。

修辞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感受到他们原本感受不到的东西。

六、做调查做研究。

1.想尽一切办法,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

2.学习两个学科,统计概率,历史方法论。

七、收集素材的方法。

1.记录卡片。

2.收集类比。

3.收集理论。

4.收集思考方法和论证方法。

a.复杂二分法,复杂二分法就是对同一事物用两个维度去做二分,然后组合出两种情况,然后再逐一分析。

b.进一步拆解。

写作:输入----处理----输出

成功:起点----路径----终点

八、作业。

1.找一篇自己的或者是别人的文章,用同一种颜色的笔把名词圈出来,再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把名词前面的形容词圈出来。

2.把你读过的好书翻出来,看看那有些素材被你错过了。

感悟:

一切的好,一切的做到,都是有前提的,不是平白无故的出现的,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成功,每一点进步的背后都是缘自看不到的努力。

在学习的路上,方法论掌握的再多,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然并卵。爱迪生说:“没有执行的愿景只是幻觉”。

为了少走弯路,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正确的思考,大多数时候看一件事情,我们通常会去看它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这件事情的终点,我们常常会用结果来衡量成败,把结果当成思考的重点。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结果是怎么产生的呢?它是从起点开始,然后通过选择路径,再到达终点的。也就是说,路径直接影响了结果的产生,很明显我们思考的重点应该是放在路径的选择和优化上,而不是放在结果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在确定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前提下,努力努力再努力,执行执行再执行,好结果产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常常有人感慨,知识无用书白读了。

如果对于读书没有清晰的定义,那么读书只是在凑热闹而已,凑热闹是无用又无趣的事情。读书究竟有什么用呢?读书是为了升级我们的操作系统,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思考能力的进步是成长的根本,看一个人是否聪明,取决于有两件事情,一是这个人脑子里是否有足够多的清晰准确的概念;二是那些概念之间是否有足够多的清晰准确的联接。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这样的思考结果,一个人通过读书和学习能够掌握足够多的清晰准确的概念,并让那些概念产生足够多的清晰准确的关联,进而让思考能力大大的提升,最终成长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以上是我这一课的学习感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写作课的读书笔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uq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