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读书
讀書分享·《我們仨》

讀書分享·《我們仨》

作者: 花問 | 来源:发表于2017-01-02 14:07 被阅读0次

    不记得最初是什么时候把这本书买回家的。只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一有空闲就喜欢往书店跑,慢慢搜寻自己心仪的书籍,一旦发现便激动万分地将之买下。可大多数时候,这些书的结局都相似,要么被闲置在书架上,要么被遗忘在角落里。在忙碌的复习生活中,经常被我拿起翻阅的书,也就那么几本。而这本《我们仨》,就在其中。我总是偏爱第三部分里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年轻时在英国留学的经历,相同的文字,已不记得看过多少遍。直到去年暑假,我才第一次从头到尾完整地将它读完。直到来南京上大学,这本书都始终被我带在身边。后来,因为一门“阅读文化学”的选修课要求任选一本书做读书分享,我便借着这个机会,再一次重温了它。

    首先介绍一下作者吧,对于杨绛先生,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为了介绍得更清楚,这里借用一下百度百科)她生于1911年7月17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逝世,享年105岁。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时写的长篇散文。她用平淡质朴而又不失温情的文字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锺书,追忆了一家三口几十年来相依相守、相聚相失的经历,既有温暖幸福的点滴,又有辛酸悲怆的往事。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们俩老了。

    这部分仅包括一篇散文,篇幅不长,相当于整本书的序言。杨绛先生用独特真挚的语言,通过讲述与钱老相失的梦境与现实,表达了对钱老的怀念,并引出了后面的两部分。

    温情回顾:

    “我转侧了半夜等锺书醒来,就告诉他我做了一个梦,如此这般;于是抱怨他怎么一声不响地撇下我自顾自走了。锺书并不为我梦中的他辩护,只安慰我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第二部分是:我们仨失散了。

    女儿与丈夫相继病重去世,杨绛先生在书中以梦幻的形式,讲述了一家三口在虚构出来的“古驿道”上相聚相失的故事。表现了最后几年一家三口深重的情感经历。

    温情回顾:

    (这几段是杨绛先生用梦境的方式、梦幻的笔法写钱媛的离世)

    “她拉我走上驿道,陪我往回走了几步。她扶着我说;‘娘,你曾经有一个女儿,现在她要回去了。爸爸叫我回自己家去。娘······娘······’

    她鲜花般的笑容还在我眼前,她温软亲热的一声声‘娘’还在我耳边,但是,就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晃眼她没有了。就在这一瞬间,我也完全省悟了。”

    (这几段是写钱钟书先生的离世)

    “我只记得前一晚下船时,锺书强睁着眼睛招待我;我说:‘你倦了,闭上眼,睡吧。’

    他说:‘绛,好好里(即‘好生过’)。

    我有没有说‘明天见’呢? ”

    (这几段都表达了杨绛先生对家人先后离去的万分悲痛与哀伤。)

    “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在山头,守望着那个小点。我自己问自己:山上的石头,是不是一个个女人变成的‘望夫石’?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

    “但是我只变成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我好劳累地爬上山头,却给风一下子扫落到古驿道上,一路拍打着驿道往回扫去。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还没到客栈,一阵旋风把我卷入半空。我在空中打转,晕眩得闭上眼睛。我睁开眼睛,我正落在往常变了梦歇宿的三里河卧房的床头。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   

    第三部分是: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这部分是整本书的主体部分,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杨绛先生以平实动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与钱先生共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着长达半生的经历与过往。

    温情回顾:

    (主要分享钱杨夫妇赴英法留学时的经历,这也是我最喜欢、最有感触的部分)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媛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我们每天都出门走走,我们爱说‘探险’去。早饭后,我们得出门散散步,让老金妻女收拾房间。晚饭前,我们的散步是养心散步,走得慢,玩得多。两种散步都带‘探险’性质,因为我们总挑不认识的地方走,随处有所发现。”

    (因为他们原来借住的老金家提供的饮食渐渐变糟,尤其是钱钟书对洋味儿还是不太适应,再加上两个人生活在一间屋子里很不方便,尤其是当钱钟书来一位客人,杨绛就得牺牲三两个小时的阅读,勉力做贤妻,还得闻烟臭,心里暗暗叫苦。于是他们另外在外面找了房子,并搬了进去。)

    “我们住入新居的第一个早晨,‘拙手笨脚’的锺书大显身手。我入睡晚,早上还不肯醒。他一个人做好早餐,用一只床上用餐的小桌把早餐直端到我的床前。我便是在酣睡中也要跳起来享用了。”

    “我们一同生活的日子——除了家有女佣照管一日三餐的时期,除了锺书有病的时候,这一顿早饭总是锺书做给我吃。每晨一大茶瓯的牛奶红茶也成了他毕生戒不掉的嗜好。”

    (这是钱媛出生时的发生的事情,表现钱钟书无限的父爱温情)

    “锺书这天来看了我四次。第四次是午后茶之后,我已清醒。护士特为他把娃娃从婴儿室里抱出来给爸爸看。

    锺书仔仔细细看了又看,看了又看,然后得意地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

    阿圆长大后,我把爸爸的‘欢迎辞’告诉她,她很感激。”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意义就是,它塑造了我的许多观念。

    首先是爱情观和婚姻观。

    “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杨绛)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钟书)

    上高中的时候,我曾在某本作文素材上读到这样一段话:许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的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过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她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答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当时就想,能得配偶如此,是他们一生之幸。如果自己也能遇见这么一个人,该多好。

    素材的小编是这样评论的:当世人羡慕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之恋时,却很少想到他们各自的优越条件和经营智慧。所以说上天是公平的,你最后得到的大体上与你自身是相称的,不要抱怨,请记得提高自我,以及学会发现那些你早就得到了的东西,并且珍惜它。

    的确,要想遇见想遇见的人,不如先提高自我,然后再慢慢等待缘分降临。是你的终究会是你的,不是你的也强求不来。

    然后是学习观与读书观

    (杨绛先生因为没申请到公费留学,又不忍心向父母要钱,所以只能在牛津大学做个旁听生,听几门课,到大学图书馆自习)

    “图书馆临窗有一行单人书桌,我可以占据一个桌子。架子上的书,我可以自己取。读不完的书可以留在桌上。在那里读书的学生寥寥无几,环境非常清静。我为自己定下课程表,一本一本书从头到尾细读。能这样读书,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杨绛先生会自己定课程表,按计划读书)

    “牛津的假期相当多。锺书把假期的全部时间投入读书。”

    “锺书在巴黎的这一年,自己下功夫扎扎实实地读书。法文自十五世纪的诗人维容读起,到十八、十九世纪,一家家读来。德文也如此。他每日读中文、英文,隔日读法文、德文,后来又加上意大利文。这是爱书如命的锺书恣意读书的一年。”

    “(散完步后)我们回到老金家寓所,就拉上窗帘,相对读书。”

    “他继续写他的《管锥编》,我继续翻译《堂·吉诃德》。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

    “我从来不是啃分数的学生,可是我很爱惜时间,也和锺书一样好读书。”

    “咖淑夫人家的伙食太丰富,一道一道上,一餐午饭可消磨两个小时。我们爱惜时间,伙食又不合脾胃,所以不久我们就自己做饭了。”

    正如这些文字展现的那样,他们二人热爱学习和读书。对他们而言,生活的乐趣便是读书、散步“探险”、自主学习、工作。在钱、杨二人心中,时间就是最宝贵的东西,而时间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可以用来读书和自主学习。我想,倘若没有年轻时的兴趣、积累与坚持,他们也不可能成为一代学者、作家,更不可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

    最后,是生活观与幸福观 。

    “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锺书和我就以此自解。”

    “锺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这是在谈论钱老的《管锥编》时的谈话)

    “锺书的小说改为电视剧,他一下子成了名人。许多人慕名从远地来,要求一睹锺书的风采。他不愿做动物园里的稀奇怪兽,我只好守住门为他挡客。”(这是《围城》改变为电视剧后发生的事情)

    “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忧和烦恼。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清静!”

    “锺书每和我分离,必详尽地记下所见所闻和思念之情。阿媛回家后,曾出国而他和阿媛同在家,他也详尽地记下家中琐碎还加上阿媛的评语附识。这种琐琐碎碎的事,我们称为‘石子’,比作潮退潮落滞留海滩上的石子。”

    (这是他们搬到三里河寓所后的日常生活)

    “我们两人每天在起居室静静地各据一书桌,静静地读书工作。我们工作之余,就在附近各处‘探险’,或在院子里来回散步。阿媛回家,我们大家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石子’把玩欣赏。”

    (在任何时候,即使老去,只要他们俩还相守在一起,就能像年轻时一样去探险)

    “锺书脚力渐渐恢复,工作之余,常和我同到日坛公园散步。我们仍称‘探险’。因为我们在一起,随处都能探索到新奇的事。我们还像年轻时那么兴致好,对什么都有兴趣。”

    正如这些文字所展现的那样,他们一生淡泊名利,不喜纷扰,只愿静心生活,彼此相守。的确,一个人活在世上,重要的不是获得多大的名声、成就、荣誉,而是安安心心地做自己热爱的事,爱自己爱的人,与亲人相守,又有二三知己。工作以自给,生活亦欢愉。

    我想,只要我们愿意,一定能像他们仨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讀書分享·《我們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uw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