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丽女人篇
哪怕前半生再艰难,后半生也要坚强的活着 ——读余华《活着》有感

哪怕前半生再艰难,后半生也要坚强的活着 ——读余华《活着》有感

作者: 飘瑶 | 来源:发表于2020-08-06 06:26 被阅读0次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是《活着》主人公用一生的经历向我们阐述的一个人生道理。

主人公福贵的前半生可以说是苦难多于富贵。他生下来原本是大富大贵的地主少爷,但年轻时的他不务正业,又爱嫖赌,最后败光了家产,被债主赶出了祖宅。至此他就开始经历着人生的酸甜苦辣,也一次又一次的亲眼看着亲人离他远去。首先是他的父亲,因为福贵把家产败给了龙二,气得离开了人世;其次是她的母亲因为过于劳累生病卧床不起,两年后去世了却没有等到给她去取药的福贵回来;接着是他的命根子,他的儿子有庆因为抽血过多而死亡。福贵再次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然而等福贵好不容易熬到又聋又哑的女儿成家生子时,却没想到女儿竟然难产而死。一直不离不弃的妻子,最终难以忍受丧子丧女的痛楚和疾病的折磨,也含恨离开了人世。福贵只得跟女婿二喜和孙子苦根相依为命,可就算这样,残冷的世界却仍将他们这最后仅有的亲情也残忍抹去了。二喜在劳动时不慎被两块水泥板夹死;苦命的孙子苦根也因为吃多了豆子而被撑死了;最后,福贵的后半生就只剩下一个人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一起聊天,一起耕地,一起坚强的活着。

纵观福贵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剧的一生,他几乎经历了人世间所有悲痛的事。然而面对这么悲苦的命运,福贵并没有抱怨,而是选择继续坚强的活下去。父亲离去了,他知道还有母亲和妻儿需要自己,他不可以倒下;母亲离去了,他知道还有妻子和孩子需要自己照顾,他不能倒下;女儿和妻子离去了,他知道还有外孙要照顾,他也没有倒下;即便是唯一的亲人外孙离去的时候,他仍然选择继续活下去。他本可以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他也可以痛骂现实的残酷。可是他没有,他默默地忍受着生活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哪怕命运待他如此不薄,他也以淡然回报。

人生苦短,喜忧参半。有时候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我们往往会惊慌失措,甚至选择逃避。这跟命运如此悲催的福贵相比,我们真的是自叹不如。面对一次又次的生离死别,福贵却越活越豁达,越活越自在。不是他冷血无情,而是他用坚韧不屈和乐观向上的性格抵住了对命运的抗争,忍受住了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正如《活着》的作者余华所说的:活着,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呐喊,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来自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是的,我们应该学会忍受苦难,学会坚强的活着,只要活着,我们就会有希望。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一大批贤士圣人在苦难中隐忍着活着,并干出了一番大事业。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吕不韦被贬属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囚秦国,作《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司马迁被施以宫刑,却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像莫泊桑在《一生》中的一段话“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可以说她的前半生是比很多人都要艰难得多。在她19个月的时候,因为一场高烧丧失了视觉与听觉,但她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她的后半生。最后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取了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她的一生共写了14部著作。后来还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回顾海伦凯勒的一生,再想想我们所遇到的那些困难,也就不算什么了。对于有手有脚,四肢健全的我们是否更应该坚强的活着,更应该努力的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活着总是会有艰难的时候,生活也总会充满苦难和无奈。但不管前半生再艰难,后半生也要坚强的活着!只要活着,再多的苦难与无奈也终有一天会被时间磨去棱角,等到那一天我们或许就已经记不清有多苦有多累了。就像福贵那样,前半生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仍然咬着牙继续活着。何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生活也不可能比福贵还悲惨,相比福贵,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坚强的活着呢。

所以哪怕前半生再艰难,后半生也要坚强的活着。只要活着,再多的苦难都会熬过去!只要活着,我们才能看到希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哪怕前半生再艰难,后半生也要坚强的活着 ——读余华《活着》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wa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