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境浅说
61.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诗借草取喻,虚实兼写。起句实赋“草”字。三四承上荣枯而言。唐人咏物,每有 仅于末句见本意者,此作亦同之。但诵此诗者,皆以为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无确定,以为喻世道,则治乱循环;以为喻天心,则贞元起伏。虽严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见智见仁,无所不可。一篇锦瑟,在笺者会意耳。五六句古道荒城,言草所丛生之地。远芳晴翠,写草之状态。而以“侵”字“接”字,绘其虚神,善于体物,琢句尤工。末句由草关合人事。远送王孙,与南浦春来,同一魂消黯黯。作咏物诗者,宜知所取格矣。
62.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凡作 客途 风景诗者,山川形势,最宜明了,笔气能包埽sǎo一切,而句法复雄宕高超,斯为上乘。许诗其佳选也。开篇从秋日说起,若仙人跨鹤,翩然自空而降。首句即押韵,神味尤隽juàn。三四句皆潼关左右之名山,太华在关西,中条在关东,皆数百里而近。残云挟雨,自东而西,应过中条而归太华。地望固确,诗句弥工。五句以雍州为积高之壤,入关以后,迤逦而登,故树色亦随关而迥。余曾在风陵渡河,望潼关树色,高入云中,深叹其“迥”字之妙。六句言大河横亘关前,浩浩黄流,遥通沧海,表里山河之险,涌现毫端。以上皆纪客途风景,篇终始言赴阙。觚gū棱在望,而故乡回首,犹梦渔樵,知其荣利之淡也。温庭筠亦有《潼关》诗云:十里晓鸡关树暗,一行寒雁陇云愁。与此作同工。非特饶有韵味,且晓鸡句用鸡鸣度关事,运典入化,可为学诗之炳烛。
63.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此与骆宾王咏蝉,各有寓意。骆 感钟仪之幽禁,李 伤原宪之清贫,皆极工妙。起联即与蝉合写,谓调高和寡,臣朔应饥,开口向人,徒劳词费,我与蝉同一慨也。三四言长夜孤吟,而举世无人相赏,若蝉之五更声断,而无情碧树,仍若漠漠无知。悲辛之意,托以俊逸之词,耐人吟讽。五六专说己事,言宦游无定,而故里已荒。末句仍与蝉合写,言烦君警告,我本举室耐贫,自安义命,不让君之 独鸣高洁也。学作诗者,读宾王咏蝉,当惊为绝调,及见玉溪诗,则异曲同工。可见同此一题,尚有余义。若以他题 咏物,深思善体,不患无着手处也。
64.送人东游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远。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此等发端,情景兼写,调高而韵逸,最为得势。三四雄健而高浑。五言中用地名而兼风景者,下三字皆实字,上二字以风景衬之,此类甚多。但上二字须 切当 有意义,而非凑合 乃佳。此三句用高风,以汉阳为江汉合流处,急浪排空,天风浩荡,故以高风状之,见江天壮阔也。四句用初日,以江干ɡàn行客,每 清晓扬帆,而 江上看山,以晓色为尤佳,旭日照之,青紫百态,故自汉江望郢门山色,以初日状之。后四句迎刃而下。如题之量,其精彩在前四句也。
唐诗中用地名三字者甚多。王维之“高鸟长淮水,平芜故郢城”,以高鸟写长淮之阔远,以平芜写郢城之莽,诗格与飞卿同。若李白之“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岑参之“弓抱关西月,旗翻渭北风”,其用意在第二字之虚写。杜甫之“松柏邙máng山路,风花白帝城”,全句皆用实字,而上句言故里,下句言客居,虽 实写而各有寓意。他若 近人 之 “孤舟清颍尾,疏雨寿春山”;“夜火秦邮驿,长堤邵伯湖”,则以所经之地,所见之景,连合写之,虽未用虚字见意,句法亦自浑成。姑举数联,为初学取法。
65. 诗境浅说甲编 书边事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如此水,长愿向南流。
此诗 高视 阔步而出,一气直书,而仍有顿挫,亦高格之一也。前半首言正 秋寒绝塞,角声横断之时,登戍楼而凭眺。近望则阴山之麓lù,明妃香冢,青草依然;远望则白日西沉,云天低尽处,约略是甘凉大野。五六乃转3笔,写登楼之客,因大漠销兵,行人无阻,乃能作出塞壮游。末句愿蕃人向化,如水向南流,与“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同一诗人忠爱之思。
因时间的关系诗境浅说的分享到此结束,微笑对不起大家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87970/fd5b1ee1645b074a.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