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出门的时候遇上特大暴雨,只好开车送锐去上幼儿园,之后再赶往学校,所到之处皆是积水,到处也呈现出一幕幕“晴天开车,雨天开船”的画面。
暴雨其实有心可以静下来慢慢欣赏,也是不错的。不过,雨中,衣服湿了,袋子里的书湿了,连刚开始翻阅的《民主与教育》的一角都湿了。都说爱书之人必惜书如命,这话一点不假,当时我的心情不怎么美丽,为了帮助它恢复原状,还特地找了一块干净的地儿让它好好呆上半天,可惜还是有点小水痕,不过,天灾也只能如此。
这本书自己比较难读进去,刚开始学期初忙碌,想读,每每拿起来就又放下了。忙碌过后,重新拾起,发现文字之间自有奥妙。
诚如胡适先生所言:“杜威先生虽去,他的影响永远存在,将来还要开灿烂的花,结更丰盛的果。”杜威的这本书确实很值得一读。
第一章第一节:通过传递,生活得以更新。在这一章节中谈到生命体可以通过更新来保持自身,在更新的过程中需要汲取光、空气、水分、土壤等各种养分。而教育,就是这种生活的社会性延续的手段。
其实,这就是我们学校中的老带新活动。每年教师招聘都会补充非常多的新鲜血液,这一批新生力量无经验、无方法、无方向,需要老教师的手把手帮扶,才能带动他们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从而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正如书上所讲:这种传递通过年长者向年轻者交流有关行事、思维、和感受的各种习惯。身为师傅,要负起责任,好好教导徒弟,更地让教育永恒地发展,过去几年,自己也带过很多徒弟,但现在回过头来发现其实都没有好好用心去带,这是该反省的地方。其实,带好徒弟可以做好这几个方面,效果会更好:
1.要有仪式感。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需要仪式感,只有仪式感出来了,才能重视这件事,所以必要的拜师仪式要有的,让师傅和徒弟更好地建立起关系。
2.要会搭支架。徒弟相当于孩子,是一张白纸,你需要在这张白纸钱涂抹颜色,才能让他的生命焕发生机。对于徒弟该学什么,比如是如何备课,还是如何管学生,亦或者如何听课,都需要师傅手把手地教,才能有所进益。
或许短短的时间里,自己想的还不够,但思考已然开启,就不会停止,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