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那时的生活令我如此留恋?那时有诗、有梦、有希冀。
——题记
风的轻、水的柔、天空的澄澈、雪花的空灵……岁月有诗,便多了分静谧与祥和、多了分柔软与期待。
尽管现在的生活悠闲,任务相对不多,可不知为何,却总觉有时不时的焦虑席卷,莫名的压力与浮躁裹挟。从书架中偶然翻到一本诗集,这才发现:原来,诗这个老朋友,在我的生活中淡却良久了。
回首最初来到大学的日子,我紧张吗?有的,肯定有。我迷茫吗?有的,肯定也有。那么,我焦虑吗?学期过半的时候,我自然也早已开始焦虑。可是,不会像现在这样焦虑到不知所措。
那时,有诗、有梦、有美丽的故事。
有诗相伴的岁月,终究是慢的,也是美的。
我是如此的怀念国文课。
我们的国文老师在最后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希望书籍在你们以后的路上不只有应付考试的作用,更希望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你们可以从书里的人物中吸取经验,让他们为你的人生做指引,让他们的思想与你们的思想同在。这些情感是相通的,哪怕现在不理解,以后回想起零零散散的一些碎片,或许也能触碰到你的心灵。”
书如此,诗亦然。而今我才如此深刻地体会到,诗在我的生活中,竟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
从最初形式简单、内容朴实的《诗经》、《古诗十九首》,到精细唯美、字斟句酌的唐诗、宋词。生活,被诗点缀得风情万种、千姿百态,可无论是何种形态,都美到足以销魂。
每周一次国文课,每周与诗有一次美丽的邂逅。当我翘首以盼时,焦虑、迷茫,早已烟消云散,更多的是期待与留恋。
在国文课上,我们第一次邂逅的诗是诗经中的《黍离》,“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默默吟诵,如怨如诉的文字流入眼底,带给我的震撼,一如初见。
那是我第一次在国文课上做翻转讨论,也是最后一次。黍离之悲印在我的心头,我低沉凝重的声音在寂静的教室中流淌,旁边是老师赞许的目光。很荣幸上台分享我自己的看法,可惜国文结课一年,现在寻不到曾经的只言片语,我们留下的痕迹早已淡却,诗与故事却愈加清晰。
第一节课,我便知道学期末会有一个小组作业,需要赏析指定的一首诗(目录里的诗课上不会讲,锻炼我们的能力),并录成视频,《伯兮》便在其中。《黍离》和《伯兮》是我最初接触的两首诗,我一看《伯兮》便喜欢上了,那时我便着手准备文稿了。隔一段时间完善一点,写满了两张信纸。那时还有一个学期那么长的时间,使我得以字斟句酌(“磨洋工”)。
后来讲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也惊艳到了我。诗中的女子,都是多么的美丽可爱啊。朴实无华的句子,却也是如此的打动我的心灵。日暮黄昏的静、渐行渐远日渐模糊的背影,迢迢无期的等、一行一行的诗篇,一滴一滴将近枯竭的眼泪,恬淡坚强的自爱与自重……老师的层层赏析,我的渐渐领略,与课下的回味赏析,让我反复玩味。古时的爱与深情,凝结成寥寥几笔的珍重。呈现给我们的只是一首诗,却是笔者近半生的情绪汹涌。
行在路上、经过人群、奔走于各个教室间、或是偶然抬眸,看见天空从温柔的橙色渐渐变成凝重的黑色,天地渺茫广阔,有时会感慨自己的渺小。脑海中偶然飘过几句学过的诗,想到老师说的某些句子,有时我会突然共鸣诗中人物的感受,有时我会突然懂得某些道理,那时的我,就好像捡到星星碎片的孩子。
就好像行行重行行,简简单单的句子,留给我的是无限想象。把诗留在生活里,岁月也是静美的。诗意栖居的日子里,脚步都是慢的。
珍重的一次知遇、君子小人的辩论、充满哲理的反思……古人的智慧与深情,每一次都是那么狠狠地打动了我。回味着,回味着,一个学期就近了尾声。
学到李杜的诗时,我与国文课的缘分就到了这里。我清晰地记得,国文课学的最后一首诗是李白的《少年游》。不知不觉的停笔、戛然而止的故事,离别,到来的如此准时,又如此的让我不知所措。
“或许这些东西,你们在后来的考试中永远遇不到,但或许在某一刻,它们在你的生活中做出指引,即使没有,也会与你共鸣。那时,你是你自己,也可以是书里的任何一个人……我们的缘分,或许就到了这里,不过下个学期有一门名著选修课,我教的是‘理智与情感’,对《傲慢与偏见》有兴趣的同学欢迎来选哦……”
每每回想老师这段话,我都会忍不住潸然泪下。诗意栖居的生活,大概就从这里开始,渐渐地隐去了它的踪迹。
第二学期忙得晕头转向,由于选课与正课时间冲突,我也没能再次邂逅这位老师。后来的生活,不能说没有诗的存在,只是我再无力承担它的重量。
北风呼号着,提示着我们小组作业也该早点交工了。我重新捡起曾经的碎片,文稿在我的手中微微颤抖,像一只受了惊的蝴蝶,让我不禁产生了守护它的柔情。
我召集小组成员来到图书馆,我们一起探讨了分工的问题。回来的路上,她们笑得好开心,那一幕被记录了下来,变成了她们后来快乐的源泉。晚上整理了一下文稿,在我们分明的分工中,最终的视频就这样诞生了。
每每回看这个视频,我都会想到那个坚定可爱的女子、那段北风呼啸的日子,都会再一次地进入那个情境中,一次次地动容。那个充满诗与梦的世界,也就这样渐渐远去,留给我无限遐想去追念、去回忆。
直到现在我依然庆幸:在大学里,目前唯一没有被疫情影响到的一个学期,我完整地与诗邂逅了。它在我的生活中栖居着,我为它的美好动容着。
在那个学期里,我还邂逅了几本有关唐宋诗人的小书,重新回望了唐宋的风貌,鲜衣怒马,此间少年,如此甚好。
纷杂世界里,如果有什么可以平复我的内心,那么它一定是诗。
或许它什么也做不了,或许我对它的了解也不过是冰山一角,但是有诗意栖居的生活,给了我莫大的慰藉,这,就足够了。
重新找寻诗的痕迹,心中依旧是感动与欣喜。
轻轻发出一声惊叹:“噢,原来你一直在这里。”
网友评论